【抢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 印江加速发展茶产业】站在梵净山上向下看,一块块形状各异、四季常绿地块镶嵌在原始森林中,这就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有机生态茶园 。在梵净山周围形成了茶中有林,林中是茶的优美、和谐画面 。
印江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山脚下,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光照柔和 。土壤呈黄壤、黄棕壤、红壤,PH值4.5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83.47% 。是发展无公害生态绿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出好茶、出名茶的好地方,是发展茶叶最理想的地区,也是贵州境内种茶历史最悠久、最盛产名优茶的茶区之一 。
近年来,印江紧紧抓住全省大力茶产业发展机遇,将茶产业发展作为印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加速、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
在过去五年努力中,截止目前,印江现有茶农6.2万户,已建成有机茶园基地24.6万亩,投产茶园8.5万亩 。引进和培育了茶叶加工企业118家,其中,有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地级龙头企业 。同时,“梵净山翠峰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博会上获“金奖”,并连续两次以公众投票第一名的成绩入选“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 。该县永义乡荣获贵州省“最美茶乡”称号 。“梵净山翠峰茶”经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其品牌价值达4.68亿元 。2010年9月,中国茶叶学会授予印江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授予印江县“2011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2011年,印江茶叶生产总产量3250吨,总产值3.98亿元 。
印江茶业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全县人民共同付出了努力 。
在印江,有17个乡镇把发展茶叶把茶叶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是全省发展茶叶乡镇最多的自治县 。印江县为各乡镇按每1000亩幼龄茶园配备一名专职干部抓茶,确保了所有茶园都有干部负责,严格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面积、定培训任务、定示范点的“六定”责任制 。
近几年来,为切实加强对幼龄茶园管护,全县共聘请50名茶叶辅导员,每人每月工资600元,纳入财政预算,该县每年都组织近200人的茶园基地检查验收工作队 。每年组织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县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乡镇书记或乡镇长对茶园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对全县17个乡镇新植茶园、幼龄茶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和指导,并现场评比 。
通过多年发展茶叶的经验总结,印江在茶园的发展上提出了 “四个选好”、“四个转变”、“四个提高”、“八个不能栽”举措和茶产业“五位一体”的发展建设思路 。“四个选好” 。首先是选好茶区,对适宜种茶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其次是选好茶地,选择土质、地势、水源符合茶叶定植条件的地块种茶;再次是选好茶农,选择发展茶叶产业积极性高、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发展愿望、能吃苦耐劳的群众栽植茶叶;最后是选好茶苗,严格把好验苗关,做到苗鲜、苗齐、苗壮 。“四个转变”即:推行从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转变;推行从粮、烟、茶间作向茶、椒、菜间作转变;推行从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推行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个提高”即:提高成活率、提高管护率、提高下树率、提高产出率 。
“八个不能栽”即:劣杂品种苗不能栽;弱苗不能栽;不愿栽茶群众不能栽;无能栽茶群众不能栽;贫脊土地不能栽;不适土地不能栽;交通不便的边远区域不能栽;不集中连片零散区域不能栽 。“五位一体”即: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培育 。
在注重茶园建设的同时,为切实抓好茶叶标准化生产,印江投入资金1600万元 。成立了印江自治县梵净山农特产品质检中心,对茶产业发展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市场销售等方面实行全程监控,定期对茶产业发展各环节执行标准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茶叶产品安全可靠 。通过不懈努力,“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生产标准已作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发布 。
2007年以来,经过五年精心培育,印江在茶叶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巨大的突破 。为群众带来2.04亿元的增收,创茶叶综合产值10.5亿元,茶叶已成为该县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
推荐阅读
- 摩洛哥将调整茶叶农残标准 绍兴茶出口恐碰壁
- 防盗门有缝隙漏风怎么处理,防盗门漏风怎么调整间隙
- 推动闽台茶业发展 闽台茶业深度合作正逢机遇
- 熬夜后如何正确补觉和调整饮食?这份指南请收好
- 茶农抢抓时机采春茶 茶贩走乡串户忙收茶
- 抢抓春播时机 金沙县种茶现场热火朝天
- 会员|上涨25%!腾讯视频再次宣布VIP价格调整:连续包月25元
- 茶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小众消费模式的兴起
- 化妆|骨相化妆思路,调整面部骨相,新手也能学会的方法
- 石台县丁香镇,茶农抢抓适期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