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茶叶山场,罗源场惊现安徽岳西

钱子华发现资福塔倒塌后的石料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茶叶专家钱子华,安徽省文史专家、岳西高腔研究专家汪同元,经数年艰辛考证,终于发现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的罗源场所在地在今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 。
榷茶制度是中国自唐宋以来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六榷货务十三山场系北宋最先设立的专事东南榷茶的机构 。六榷货务为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蕲口;十三山场六榷货务是宋代东南地区实施榷茶的机构 。十三山场指淮南蕲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光州的商城、光山、子安 。
宋以来的史书、典籍对罗源场多有记载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今天,茶业界、文史界对罗源场所在地具体位置无人知悉 。钱子华、汪同元的考证,填补了茶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为岳西县是一个古老茶区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
罗源场今貌
钱子华、汪同元《罗源场考述》指出,《宋史》、《梦溪笔谈》等宋代史料典籍明确记载:如鬻舒州罗源场茶,斤售钱五十有六,其本钱二十有五,官不复给,但使商人输息钱三十有一而已 。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 。《安庆府志》(1722年版)载,潜山境内有资福寺,资福寺,在汤池畈罗源,宋创明废 。《潜山县志》(1920年版)载,资福寺,汤池畈罗源山,宋庆历创(1041); 该志还有资福塔,在资福寺的记载 。
这些史料证明:宋代,舒州(即现安庆)有罗源山(或罗源),在潜山汤池畈境内;罗源山建有资福寺,寺有资福塔 。而方志所指潜山汤池畈,1936年岳西建县,划归岳西,现属岳西县温泉镇 。
另外,近日,钱子华、汪同元在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作田野考察时,发现温泉镇汤池畈确有罗源山、资福寺、资福塔,均在温泉镇资福村 。资福寺为前后两重,建国前还有香火,建国后改为民居 。现在寺的前重建筑,门壁尚存,后重大殿已坍塌拆除 。资福塔位于罗源山山腰,在资福寺东约两百米处 。为宋建七层四方石塔,上世纪60年代扫四旧时炸毁 。笔者看到,现在的塔基已垦为桑园,塔用石料,部分砌了河坝,部分散落在寺前的古道上,塔顶端的那块上圆下方、饰莲瓣图案的基石,正被居民当作洗衣石在使用 。
资福塔基石
罗源山海拔400多米,是中敞如堂的汤池盆地中心和制高点 。据知情者介绍,这里与汤池盆地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口距离相等,全为八里,过境古道通达山外各地 。从罗源山顶放眼望去,汤池盆地尽收眼底,四周茶园葱茏,古道悠悠 。
钱子华、汪同元的文章指出,从今罗源山地貌、环境、交通位置和当地岳西高腔古唱词等方面看,此地也符合宋代设茶叶收购山场的所有条件 。
资福寺大殿遗址
附:钱子华、汪同元《罗源场考述》
罗源场考述
六榷货务十三山场是宋代榷茶制度的产物,始于宋太宗(976-997)时期 。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六榷货务和十三山场中的多数地址已经模糊 。这无论是对茶史研究,还是对地方茶文化建设,无疑都是个缺憾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通过考证,找到了十三山场之一的舒州罗源场所在地 。现略述如下,以飨读者 。
榷茶制度下的罗源场
榷,本义独木桥,引申为专卖、专利 。榷茶制度是中国自唐宋以来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宋代榷茶的基本特征是:官府先通过收茶场(山场)控制茶叶生产,垄断茶叶资源,然后由榷货务高价把茶叶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转向各地销售,从而实现官府牟利、茶叶流通 。
十三山场六榷货务是宋代东南地区实施榷茶的机构 。十三山场指淮南蕲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光州的商城、光山、子安 。六榷货务为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蕲口 。
宋代史料多处提及舒州罗源场 。《梦溪笔谈》载,嘉祐六年(1061),舒州罗源场买茶一十八万五千八十二斤,卖钱一万四百六十九贯七百八十五;为说明榷茶中的贴射法,《宋史》特举舒州罗源场为例:如鬻舒州罗源场茶,斤售钱五十有六,其本钱二十有五,官不复给,但使商人输息钱三十有一而已 。就是说,舒州罗源场茶,卖56文/斤,原官府收购,给园户(茶农)本钱25文/斤,官府每斤得净利31文,现在商人直接从园户处买茶,官府不再向园户付钱,商人必须按每斤31文的标准,向官府贴纳净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