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边的茶马运输古道
导读:冰雪消融,大地回暖,生气盎然的春色里,点点新绿绽放,宜宾早茶悄然攀上枝头 。在宜宾市第五届早茶节即将开幕之际,各地客商的目光再次聚焦宜宾,围绕宜宾早茶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宜宾与茶有何渊源?宜宾早茶为何颇具盛名?在历史长河中,茶对宜宾的发展又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宜宾茶事系列报道,分别以《茶史》、《茶具》、《茶礼》、《茶论》为题,层层解剖,以飨读者 。
煮沸三江水,茶香飘四海 。
宜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135年期间建县,因为此地为僰人聚居地,又地处巴蜀通往滇僰的要冲,故名僰道县 。
其地东自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漆、茶在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中,便有了宜宾茶的记载 。该书还特别记述,为了感谢周武王的封赐,僰侯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地方土特产品多达数十种,其中就有茶鱼、蜜、茶皆纳贡之 。而周武王所处的历史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087年至公元前1043年,可见,宜宾茶史甚至比宜宾的建城史还要早上七八百年 。
而茶,为这座城市留下的追忆与风雅,正如茶的滋味一般,需细细品尝 。
与茶结缘之城
茶,能早早地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完全是这方灵山秀水的恩赐 。
宜宾地处长江上游,云贵高原的北坡下,西有大娄山,横断山脉,独特的地形,加上受太平洋季风的恩惠,地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300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宜宾的茶树发芽早,采期长,鲜叶嫩度高,芽亳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极受人们的青睐 。
有茶圣之称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之中就曾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葭,葭字的字义为初生的芦苇,由此可见宜宾茶叶之鲜嫩 。而今兴文县石海镇所产的梅岭茶在唐代也十分著名 。
而在宋代,茶已经成为重要商品作为朝廷重要的茶马交易物资,以茶易马成为宋代宜宾茶业的一大特点 。
资料记载,宋代朝廷为了获取大量军马,以保卫边疆的安宁与稳定,采取了以茶易马的政策,设立军马州、买马场、茶马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开设茶马交易市场,从事商贸活动 。而宜宾的茶马市场,便是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凉山的彝族同胞成为主要的购买者 。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苏轼三父子从眉山乘船东下去京城挺近仕途时路过戎州便见到了茶马交易的场面,还专门作诗赞叹 。南宋时期,战事不断,朝廷急需战马,在全国设立了八个茶马交易市场,宜宾地区就占两个 。产于宜宾县的龙牙茶也在这个时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
在清朝,为了征购农民的余茶,朝廷还专门印制了照票飞票等纸质票据 。宜宾茶叶的边销(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大多经过雅安加工后运至康定,再由藏族驼队运进西藏,称为南路边茶,由于宜宾等地处于岷江下游,因此又称下河茶 。
茶马贸易之都
北宋在宜宾设立买马场以来,经过南宋和明清时代的 茶马交易,宜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贸易之都,以宜宾为茶马互市中心,辐射出了数条茶马运输路线 。
【宜宾茶事之茶史,引史入水煮清茗】四川省茶叶学会会员刘盛龙告诉采访人员,包括五尺道在内,宜宾通往西藏,连接云南、贵州及西昌的茶马贸易的古道有四条,其余三条分别是八亭道、马湖江路和岷江水步道 。
刘盛龙告诉采访人员,宜宾至贵州毕节一段称八亭道,又因毕节地区历史上称夜郎国,故又名夜郎道 。马湖江路,由宜宾始发前往西藏,其间宜宾至新市镇设有楼东和泥溪(今屏山)2个驿站 。西昌的良种笮马,便是彝族人民来宜宾换取盐茶及日用品的主要商品 。岷江水步道,是明代至民国年间宜宾茶叶销经西藏的主要通道,其路线为:宜宾乐山雅安康定进藏 。宜宾的金玉茶、条茶、金尖茶每年数万担沿岷江水云上溯乐山,再转青衣江至雅安 。
而一些古道,至今遗迹犹存 。2月3日,在金沙江号子王江净乐的带领下,采访人员沿着江边一路行走,来到一处被称为弯弯滩的地方,这里水流湍急,两岸的峡谷耸立,只听见江水冲击石块的唰唰声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采访人员看到峡谷腹部一条狭窄的道路,甚是险峻,这里正是马湖江路的遗迹之一 。这就是古栈道,由上千年前的先人就开凿出来了 。我们以前就是拉着装满茶叶的船只,通过这条道路,从县城走到新市镇,茶叶到了新市以后在转运到雅安 。算下来,我们平均每个人一次能拉一吨左右的货物呢 。江净乐的脸上充满自豪 。
推荐阅读
- 赋予茶文化新内涵 打造宜宾早茶品牌
- 品读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之茶诗茶词
- 政府助力打造品牌 宜宾早茶之春越来越美
- 四川宜宾黄山再现国内罕见古茶树
- 宜宾南溪植物提取物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在即
- 宜宾,推进发展理念转型 狠抓茶业发展
- 宜宾古茶树颇有价值 亟待保护
- 解读信阳毛尖茶之茶艺茶道
- 秀山县明年欲建规模达10万亩之茶叶基地
- 宜宾高县,三项举措促推茶叶产业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