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随意为美的和物茶陶赏析

枝柿铭赤乐茶碗 长次郎作 桃山时代 。
弁财天铭赤乐茶碗 本阿弥光悦作 江户时代 。
面影铭黑乐茶碗 长次郎作 桃山时代 。
残雪铭黑乐茶碗 道入作 江户时代 。
黑乐茶碗 常庆作 桃山 江户时代 。
所谓茶陶,孤立地看也就是饮茶用的陶器而已,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陶器,在日本文化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日本中古文明主流文化的象征,关乎着日本民族独特性格和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审美取向 。
【以随意为美的和物茶陶赏析】说起茶陶,就不能不说茶道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 。12世纪的镰仓时期,两度入宋求法的日本荣西法师(1131-1215年)从中国带回茶种,开始在日本推广饮茶 。中国参禅及茶饮之风也通过来华的日本僧人传入日本,经历代茶人如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成功地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从而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茶道 。
日本茶道从茶禅一味的观点出发,有自己对美的特殊追求 。茶道之美崇尚枯高幽玄,无心无碍,对世俗美采取否定的态度,比如茶室内不取世俗喜爱的豪华艳丽之色,而以暗淡的朽叶色为基调 。饮茶之碗起初曾珍视中国建窑、吉州窑等地的作品,即日本所称天目茶碗,也被称作唐物 。后来根据茶道美的标准,改用朝鲜陶碗,这种碗的胎土未经仔细淘洗,夹杂石粒,表面有黑斑,相当粗糙,却被日本茶人看重,称作荞麦茶碗,视之为艺术品,这种来自朝鲜的陶瓷茶具被称为?物 。同时,为满足迷恋茶禅的武士们的需要,在濑户、美浓、信乐、备前等古窑烧制唐物和?物的仿造品 。
和物茶陶出现于桃山后期 。这时,日本的茶道文化从武士拓展到庶民,形成普及的民族化的生活趣味 。与之相应的茶陶形态也开始摆脱唐物和?物的单纯仿制,在著名茶匠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远州等人的推动和亲自参与下,经过各窑场陶工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日本风格的和物茶陶,如京都的乐烧,美浓的志野烧黄濑户濑户黑织部烧,以及远州七窑等茶陶派系 。各窑生产的茶陶虽在总体上都具有和物风格,但也因地域和那些著名茶匠个人茶陶观的差异而又显现出各具特色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以下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以随意为美的茶陶和物京都的乐烧 。
乐烧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是在千利休指导下由陶工长次郎烧制出来的 。千利休(1522-1592年)是日本桃山时代的武将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御用茶师,同时也是日本茶陶文化的奠基人 。他曾师从武野绍鸥(1502-1555年)学了15年茶道,是他首先将流行于特权阶层的茶道推广到普通民众之中,倡导幽茶并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即:和悦的感情,尊敬一切的至诚,一尘不染的清净,同自然化为一体的空寂 。而体现利休这种茶道精神的茶道用器乐茶碗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坯时不用陶轮,而是凭着陶工的意念徒手捏制,并经过切削而成,早期时还特意保留削切的痕迹,故器形不甚规整,器壁较厚,通体施深色釉,但浓淡不匀,釉面出现隐约的斑块,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自然美 。乐茶碗就像千利休倡导的茶室一样,清净质朴,随意自然,也绝非武将使用的唐物和?物那样珍贵难寻,是利休茶陶观和人生观在茶陶创作上的体现 。
长次郎及其后人所制的茶陶之所以称为乐烧,据说是因长次郎曾在丰臣秀吉的府邸聚乐第内制陶称聚乐烧,二代传人常庆(1560-1635年)亦得秀吉赏识,赐其乐字金印,其后代所制的茶陶都盖上乐字印记 。乐茶碗根据釉色分为赤乐与黑乐两种 。赤乐的烧制成功早于黑乐,是天正十四年前试烧成功的品种 。赤乐施红釉,其制作工艺是以粘土成型后外敷称作黄土的化妆土(为掩盖胎体的疵病或改变其呈色而涂刷于胎釉之间的一层陶土),先经1000oC素烧后上釉,然后入窑再以1000oC至1300oC的高温烧成,在釉中还掺入铅以便降低釉的熔点 。枝柿铭赤乐茶碗是陶工长次郎早期烧制的一件赤乐茶碗,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藏 。碗高8.1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4.6厘米 。厚重的胎体,直腹下垂,至底部直转折回,圈足中心有乳状突起 。手工捏制的成型工艺和古拙随意的造型带给茶碗一种特殊的存在感和力度感 。器内外施满较厚的红釉,呈色虽不理想,却也均匀莹净 。碗内壁书有长二郎烧赤茶碗枝柿ト云(花押)铭 。日本颖川美术馆收藏的内壁书有无一物铭的赤乐茶碗由千利休设计、长次郎烧制的所谓利休七式,也称长次郎七式中的一件,是长次郎名碗中名气最高的一件,也是日本重要文化财之一 。碗高8.6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4.8厘米 。稍显内敛的口部,大于90度的折腹,让足部充分展示在视野之内,使整体造型更具存在感和力度感 。利休七式中有四件是赤乐茶碗,早船和利休好铭也是其中的两件 。据说这两件铭文是利休举办茶会时,从客人细川三斋那里征得的铭文 。细川三斋是日本第79任首相细川护熙的先祖,桃山时代茶汤大家细川幽斋之子,千利休的弟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