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证实五千年文明史( 二 )


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良渚社会基本符合中国考古学界对“文明”社会发展程度的上述定义,形成了比一般“古国”更加成熟、可以称作“早期国家”的高级政体 。2019年,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表明国际学术界对其文明发展水平的认可 。
中国史前社会在上述多元发展的同时,各地社会上层为获取远方的珍稀物品和神圣知识以宣示自己超越本地民众的特殊能力,努力开展远距离交流,形成连接各主要文化区的交流网络 。交流内容包括原始宇宙观、天文历法、高级物品制作技术、权力表达方式、丧葬和祭祀礼仪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精粹 。这样的交流催生了一个在地域和文化上均与历史时期中国契合的文化共同体,张光直称之为“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 。至此,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多元一体”式文明演进的宏大格局 。
踊跃参与区域间交流的社会上层应该采取了亲身远距离旅行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上层交流的内容包括密不示人的神秘知识,例如怎样在特定的地点观测特殊天象,如何食用特殊药品、配合特殊的肢体动作和意念导引进入萨满通神状态等,这些都需要面传身授 。第二,对于社会上层来说,跋山涉水、经历不同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长距离旅行本身就是值得夸耀的、本地一般民众难以完成的英雄壮举,是提高自己威望的最佳方式 。我们不能低估这些社会精英们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他们在每一次远游后,都会以某种方式记录见闻,勾画最初的“山海经”和“九州图”,展示给本地民众 。“最初的中国”的地理范围、山川形势和物产人文,必然成为高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上层的必修课,代代相传 。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传授,各地区自然会逐渐形成对彼此共同拥有的、可以相互交流、可以共享核心文化要素的“最初的中国”的共识 。苏秉琦提出的“共识的中国”已经出现,费孝通论述的“自在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
综上所述,日益丰富的考古证据充分揭示,中国史前各地区在距今6000—5300年前后同步跨越式发展,形成如“满天星斗”的“古国” 。良渚文化在距今5300年前后,形成早期国家并持续发展 。各地区相互交流碰撞,形成“中国相互作用圈”或“最初的中国” 。距今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已经形成 。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新伟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