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壁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是 敦煌石窟艺术以精美的壁画和什么闻名于世( 二 )


3.山水画方面
【敦煌石窟壁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是 敦煌石窟艺术以精美的壁画和什么闻名于世】西夏的山水画结合了宋代北方山水的纪念碑式的高大,与南方小景别致的秀气,以榆林窟第3窟的两幅山水画为代表,形成了以北派山水影响为主的混合结构形式,其娴熟的水墨皴擦表现,是敦煌石窟山水画进展的一个新高点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党项人在构建自己的水墨山水画系统的同时,对山水文化的自我体现 。
肃北五个庙墨染背景、山体留白的雪景图,在敦煌石窟中第一次出现,菜叶网,是石窟艺术史上的一种创新 。此外西夏石窟绘画中绘制了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的水图,与马远的“水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
4.建筑画方面
西夏建筑画是敦煌建筑画的继承与延续,是构建宋夏时期建筑史资料的有力补充 。西夏中晚期的建筑画有别于,早期晚唐五代宋敦煌建筑画的程式化风格,建筑高大雄伟,人物与建筑比例协调,使建筑回到了其本身,而并非只是当作人物或山水的点缀出现 。
如榆林窟第3窟观无量寿经变、文殊山万佛洞弥勒经变中的建筑,中轴对称,前有山门、阁楼,后有殿宇、歇山顶重檐式建筑、十字形楼宇,整体建筑风格与河北正定隆兴寺宋代建筑,以及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建筑一脉相承,在建筑史上具有同等主要的地位 。
5.装饰图案方面

敦煌石窟壁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是 敦煌石窟艺术以精美的壁画和什么闻名于世

文章插图
西夏的装饰图案气势恢宏,尤其是晚期榆林窟的装饰图案,是继隋唐以后的又一个小高潮,不仅形式图样,色彩华丽,整个窟顶的装饰犹如一个很大的华盖,统摄全窟 。如榆林窟第10窟窟顶藻井、边饰达到了十多条,在莫高窟的装饰中甚为罕见 。卷波花卉纹与禽兽结合,是西夏装饰图案的一次很大变革 。
西夏画工们将山水背景图案化处理,装饰味道浓厚,别具一格 。山石纹当作柱状装饰条,也是岩山风格的再现 。同时西夏时期的装饰图案也受到了藏传绘画铺满式底纹的影响,为石窟装饰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坛城图当作藻井之出现,是汉、藏艺术进展的一大创新 。另外火焰风尘云和生姜虎掌云的独特表现,也丰富了敦煌的装饰纹样 。
二、进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艺宋代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制造出了极大的辉煌,在宋夏交流极为频繁的情况下,宋人的思想理念以及人物、山水与花鸟画方面精深的造诣,很自然地融合在了西夏佛教艺术的表现中,西夏石窟绘画就是最好的例证 。李公麟、武宗元等辈色彩玄淡的白描画,是文人平淡雅趣的一种表达 。
西夏石窟绘画中的白描人物画,在敦煌石窟绘画上达到了顶峰,中原传统人物画的诸种描法,在莫高窟第3窟、榆林窟第3窟和第29窟人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在宋代绘画的大背景下,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石窟画工们也跃跃欲试,在石窟绘画中探索出了一种成熟的样式白描画,这也是得益于西夏画工表达净土思想的佛教需求所致 。
肃北五个庙石窟最为典型突出的意笔人物画值得关注,这类绘画与晋唐以来流传的工笔画有明显差异,共同描绘俗世与佛道,丰富着中国绘画的样式,继承和进展了中原的“减笔画” 。随着文人学士绘画潮流的兴起,宋代工笔重彩的写实性花鸟达到古代高峰的同时,水墨写意花鸟开始被重视 。
西夏石窟绘画中有不少花鸟图像,采纳类似于文人画的技法,表现画家所追崇的文人风骨 。这足以说明西夏人也憧憬自然,熟悉身边的花鸟草虫,在极力学习宋人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了花鸟绘画的技法,也同样有通过对花鸟的描述来歌颂王朝,表达画家美好愿望的倾向 。
三、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样式西夏晚期石窟绘画受藏传佛教影响,构图饱满而少留白,这重要体现在藏密与汉密绘画上 。与满置的构图相反,西夏榆林窟第2窟的两幅水月观音,在构图上呈现出了南宋画家马圭、夏远一角半边的构图模式,对角空置留白,用色清新淡薄不失雅趣,意境幽静深邃,是中国画留白构图在石窟中的表现,这在前期石窟中未曾见到 。
满壁的花卉布置是西夏人制造的一种新的石窟绘画构图风格 。莫高窟第97窟、第140窟、第324窟、第325窟、第328窟等,整壁绘有花卉,构图样式排列整齐,中心对称少有留白,显得有些呆板,但装饰性强 。西夏《禽鸟花卉》就经营位置而言与宋画有别,画面花草掩映的半包围C型河塘,与最前面的横向兰石形成穿插的态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