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四 )


在109国道旁边,“太子墓村”四个大字分别刻在四根原木的年轮上,而原木西端那个巨大的苹果造型上,写着“红苹果水岸休闲走廊”几个黄色的楷体字 。以109国道为界,路北是村舍,路南是永定河,而著名的太子苹果就出产于河滩及山坡上的苹果种植园 。据说,太子墓村正在利用太子苹果的品牌效应及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条件,整合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这无疑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文化 。历史上,京西永定河流域先后形成四大宗教信仰中心——北京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寺潭柘寺曾是禅宗临济宗中心,建有中国最大佛教戒坛的戒台寺为律宗中心,金元时期最大的皇家寺院仰山棲隐为禅宗曹洞宗中心,妙峰山娘娘庙为主供民间神灵、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民间宗教信仰中心 。此外,京西永定河流域的大小寺庙多达百余座 。
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京西永定河流域文物古迹众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军事要塞沿河城、斋堂城、古长城、敌楼、古道、关城至今犹存 。三家店古商街、八景集萃的灵水村、清代民居爨底下等古代文化名村基本保存完好 。新石器时期的东胡林人遗址、辽代壁画墓、明代定国公墓、清代数座王爷坟、民国名人周自齐墓、京剧泰斗谭鑫培墓等是京西墓葬文化的典型代表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里还保存着一些北京地区极为罕见的文化遗产——王平地区河北村的东魏武定石刻是仅存在了17年的东魏王朝所遗留下来的唯一遗迹,也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摩崖刻字﹔戒台寺的后山洞群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群﹔石佛村的摩崖造像群是北京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摩崖造像群﹔潭柘塔林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墓塔群 。此外,这里还有十余座北京地区几乎绝迹的过街楼,而过街塔、过水塔更是硕果仅存 。
淳朴的山乡风情与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为永定河文化平添一抹亮色 。曲调高亢婉转的山梆子戏、北派皮影戏、保存了传统曲目和演奏风格的文场道经会、传承古老民俗的中幡会以及太平鼓、石锁会、大鼓会、五虎少林会、高跷会、秧歌会等为山民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 。
在千军台村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的古幡乐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雅乐一脉相承,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大寒岭南麓的千军台和庄户是两个相邻的小山村,如今同属于一个社区——千军台社区 。这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出嫁的女儿和在外谋生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过年,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一定要回到家乡参加幡会活动 。当年的国营煤矿也非常尊重这一风俗,每年幡会期间,都要为来自千军台和庄户的矿工放假 。两个小山村的3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参与幡会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对故土的眷恋 。
千军台和庄户村共有19面幡旗,每面幡旗代表一位神佛 。幡旗色彩艳丽,又不失庄重,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古朴而和谐,体现了民间传统的审美观念 。作为中国古老的道教文化的产物,幡会活动既保留了初创时的原始状态,又随着历史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 。譬如,窑神幡的出现就是京西采煤业的历史见证 。相传清朝时,庄户村一户人家开煤窑发了财,为感恩大地山川,出资为幡会添置了窑神幡旗,并每年从煤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款项资助幡会活动 。窑神幡加入幡旗队列后,脚踩祥云、头戴金盔、手持开山斧的窑神,成为矿工们的精神支柱 。
打击乐和吹奏乐组成的幡会音乐,既有幡会专属曲目,也有婚丧嫁娶时经常演奏的曲目 。幡会的历史有多悠久,听一听那些乐曲就知道了 。作为京西地区民俗文化的结晶,幡会体现了京西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生存智慧 。
古老的幡旗在永定河畔传了一代又一代,幡旗下的苍生,生生不息 。
 

 
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插图
 

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插图
 

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插图
 

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插图
 

它是北京的“母亲河”,为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

文章插图
 
永定河文化展中的“泥河湾古人类遗址”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