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治贪的结果 朱元璋惩治官员

朱元璋对贪官的刑罚如此严厉,贪官问题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
优质回答:俗话说“物极必反”,明朝的贪官就是这样形成的,明朝的官员有两个极端,一是明朝官员的俸禄是最低的,低到世人无法想象,二是明朝惩治贪官是最严厉的,最狠的时候只要贪污一两银子就给剁了 。
朱元璋是从底层爬起来的,看惯了官吏的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所以建立大明后,对贪官制定极其严厉的刑罚,只要发现贪污,最轻的都是发配充军,贪污在60两以上的,直接就给剁了,还有各种惨无人道的死法,比如抽肠、抽筋、剥皮实草,到后来甚至出现,只要贪污一两银子就照杀不误的事例 。明朝最大贪官,严嵩 。尽管这样,明朝的官员贪污屡禁不止,越来越多,朱元璋晚年都苦恼,为什么天下的贪官这么多,像割韭菜一样,早上刚杀完晚上又冒出来了,除开人性的腐化原因外,更直观的原因是,老朱家对官吏实在太刻薄,明朝的官吏,俸禄史上最低,单靠工资的话,根本无法让家人吃饱穿暖,又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的局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图为明代叶县县衙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官员实行“节撙国用”的政策,所以俸禄本就很低,期改变了几次,到了洪武二十年,正式确定了官员俸禄的数额,只给禄米,正一品是月87石,从一品74石,正二品61石,从二品48石,正三品35石,从三品26石,正四品24石,从四品21石,正五品16石,从五品14石,正六品10石,从六品8石,正七品7.5石,从七品7石,正八品6.5石,从八品6石,正九品5.5石,从九品5石 。明朝最出名的清官,海瑞,他的女儿就是被饿死的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个七品知县每月支米7石,如果全部用来吃,勉强够3口之家口粮,但还有穿的、用的,知县个人的开支,根本无法开支,一般携家带口有老人小孩的,家里人丁肯定超过5口,那就只能饿着肚子了,所以《明史》有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廿二史札记》也说“明官俸最薄” 。朱棣以后,俸禄还不全发禄米,扣除一部分折成纸钞、布俸等东西,称为折色,打个比方,七品知县折色后,月俸仅有米1石,银2.3两,钞30贯,那就更养不活了 。君臣关系最恶劣的,当属明朝 。朱元璋定的这个标准,在明初,官员勉强能维持,要命的是这个俸禄是200年不变的国策,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恢复,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而官员的俸禄一直没变化,这就使得官员更加拮据,特别是中下等官员,打个比方,广西道御史刘准,月俸米仅1.5石,妻女先后饿死,自己欠下30石米的外债无力偿还;成化年间的状元罗伦,在福建任职市舶副使,因官俸微薄,只能街边卖字画为生;当年的大学士张瑛数次向皇帝打报告,请求增加七品以下官员俸禄,被无情驳回,所以你说,明朝的官员为什么要贪呢?
其他网友观点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制定了残酷的反贪刑法,掀起了规模宏大而又无比残酷的反腐肃贪行动,前后杀掉贪官污吏多达15万余人,其反贪决心之大、肃贪力度之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就是如此严酷的肃贪行动,大明贪官依然屡禁不止,贪污之风依然横行,贪污手段依然层出不穷,完全没有开国应有的风清气正景象 。究其原因,固然有官员们不自觉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的工资制度出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由于他的低薪制度所导致的 。
明朝的工资标准明朝官员的俸禄标准是这样的:
正一品和从一品,分别为年俸米1044石、888石;
正二品和从二品,分别为年俸米732石、576石;
正三品和从三品,分别为年俸米430石、321石;
正四品和从四品,分别为年俸米288石、252石;
正五品和从五品,分别为年俸米192石、168石;
正六品和从六品,分别为年俸米120石、96石;
正七品和从七品,分别为年俸米90石、84石;
正八品和从八品,分别为年俸米78石、72石;
正九品和从九品,分别为年俸米66石、60石 。
根据《明史·食货二》记载:

朱元璋治贪的结果 朱元璋惩治官员

文章插图
【朱元璋治贪的结果 朱元璋惩治官员】“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
也就是说,在明朝,一两白银可以买到两石大米,那么正一品官员一年大概俸禄是522两白银,从九品30两白银,而在明朝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5kg,按照现在米价大概5元/kg计算,我们就可以大概得出明朝官员们的工资水平,那就是最高的正一品:1044石*95kg/石*5元/kg=495900元,最低的从九品:60石*95kg/石*5元/kg=28500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官员的年工资水平大概就在3万元至50万元之间(我们姑且取整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