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后的什么人( 二 )
英雄岳飞 。不过赵构并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他始终认为,南宋是打不过金国的,如果硬要打可能会亡国,而他推行的议和政策,保全了国家 。
然而在绍兴和议二十年后,金主完颜亮再次发兵攻宋,证明了委曲求全的议和政策不靠谱,让高宗颜面无存 。而更响亮的耳光还在后面,虞允文在采石矶大战中,大败金军,又证明了南宋是能打得过金军的,这下高宗彻底没有面子可言了 。
在举国上下一片主战的声浪中,赵构不得不让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而赵昚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积极组织北伐,这简直就是打赵构的耳光啊 。不过赵构脸皮厚得很,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二十五年,活到八十一岁才死 。
不过,相信赵构的太上皇生涯并不快乐,他的主张是被证明了错误的,在儿子和文武百官面前难免会觉得没有面子 。而且,赵构开了南宋禅位的头,他的儿子赵昚后来也禅位给光宗,当了太上皇;光宗后来也成了太上皇,不过是被迫的而已 。这样,南宋一连出了三任太上皇 。
最峰回路转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的太上皇是个特例,因为他不是皇帝的老子,而是皇帝的哥哥 。
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敌兵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瓦剌权臣也先把英宗作为筹码,要挟明政府让步屈服,为了打乱敌方的如意算盘,皇太后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景泰帝,为了照顾英宗的面子,遥尊他为太上皇 。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瓦剌看到无机可乘,不得不与明政府议和,放回了明英宗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而且一待就是八年,期间生活非常困苦 。
直到1457年,明景帝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策划并发动了“夺门之变”,半夜里把太上皇朱祁镇从南宫放出来,兵不血刃的来到了奉天殿,朱祁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坐上了皇帝宝座 。政变发生几天之后,景泰帝死去,原因不明 。
中国历史上,被迫成为太上皇,之后又重新登上皇帝宝座的,只有朱祁镇一人而已(唐昭宗不算),他的太上皇经历可谓峰回路转 。
最有权的太上皇:清高宗乾隆太上皇们之中,名气指数最高的当属清朝的乾隆皇帝 。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兼偶像康熙大帝,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 。
其实,我猜乾隆是因为自己活得时间太长了,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有三人长大成人后却英年早逝,而且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 。所以到乾隆禅位时,身边只有五个儿子了,他可能害怕再不禅位,将来没有儿子可以继承皇位了吧 。
但是,乾隆虽然当了太上皇,但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继位的嘉庆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无论事情大小,都要请示乾隆才能决定 。朝中大臣汇报工作,也都是跟乾隆汇报,嘉庆也就列席旁听而已 。
四年之后,乾隆帝无疾而终,驾鹤西游去了,享年八十九岁,创造了中国皇帝寿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乾隆皇帝的禅位的确属于功成身退,但是他一贯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导致中国与世界脱轨,科技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当半个世纪之后,中国被迫与世界接轨时,就只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了 。
总之,所有的太上皇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凄惨,比如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成为太上皇后被长期囚禁;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被迫退位,也曾被尊称为太上皇,等等 。只是限于篇幅,无法全部细细说清,以上几位只是中国历史上太上皇们的代表而已 。
其他网友观点历代的太上皇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为主动型,其二为被逼型,前者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太上皇帝,后者则是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他们成为太上皇之后,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度过余生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 。这里四姑娘各举例子来说明一下 。
赵武灵王:专心致志搞事业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国在他手中真正实现了强盛,而后期的赵武灵王觉得做国君实在是太耽误他的时间了,于是他将国君的位子传给了王子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封“主父”(也就是最早时期的太上皇帝) 。赵惠文王处理赵国的国政,而赵武灵王则专心致志研究赵国的扩张,即对外的军事,甚至他还亲自到
推荐阅读
- NFC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 一直抖音一直爽?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人工智能推荐算法
- 最受国人追捧的日本铁壶大师
- 日本铁壶用的什么铁
- 历史悠久的日本南部铁壶
- 铁壶,不断发展的历史
- 不同铁壶的烧水口感有差异吗
- 日本铁壶的流派与堂口
- 每天使用的手机,作为生活必需品,你对它了解多少
- OTG是什么意思?对于智能手机,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