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鬼故事还是乌托邦 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想来很多朋友即便是过了很多年,这当中的一两句话也是能够脱口而出的 。这篇文章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陶渊明生于东晋,所在的时代为晋朝 。晋朝,是三国结束之后的朝代,虽然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晋朝统一 。但是就像是当初秦灭亡,汉成立之后,虽然秦朝打下了很深的基业,但是时代的黑暗和混乱的现象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
【是鬼故事还是乌托邦 桃花源记是鬼故事】晋朝同样如此,碍于晋朝统治者的无能,陶渊明的仕途路可谓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最后丢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潇洒隐归 。《桃花源记》,陶渊明通过描写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摆脱了世俗的纷争和腐朽,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渴望 。至此,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他想象的圣地 。可细细读来,却另有玄机,这仿佛不是仙境,而是坟墓 。

是鬼故事还是乌托邦 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文章插图
我们一边看原文,一边分析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这里是说晋朝有个捕鱼的人在外出捕鱼的时候迷路了,然后看到了一片桃花林 。第一个疑点就出现了,结合当时的创作环境和历史背景,两晋时期,战乱频繁,天下虽统一,但是还残存余孽 。百姓们流离失所是常态,土地荒芜更是意料之中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不会不被人发现,应该有好多人能在此聚居 。其次,“忽逢桃花林”,桃树在古代是聚集阴气的,一半会在下葬的时候多种植一些桃树,活人生活的地方是绝对不会种桃树的 。在古文献中也有佐证,魏晋《葬经》记载:门前桃桑,为大凶 。从风水上来说,坟地是阴灵活动的场所,桃木是用来避邪的,可想而知这片“桃花林”是怎样的存在 。
是鬼故事还是乌托邦 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文章插图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
这里是说,在桃花林的尽头就看到一个小山,有个小口,有微微的光亮 。但是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这种“口小肚皮大”的结构,正是秦汉魏晋时期墓道的典型结构 。当时社会混乱,经常会出现盗墓的情况发生,古人迷信,认为被人盗墓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墓道一般都会修成前窄后宽的样式 。换个思路,如果真的是一个村庄的话,村口的道路不至于修得很窄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从这一大段当中我们能提炼出主要信息:
从秦朝的时候躲避战乱祖先来此安家,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更不知道有汉、魏晋 。
这里男男女女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穿得一样 。
粮食丰富,不缺吃穿,没有丝毫生活压力 。
从这三点我们能看到相互矛盾的地方,不知道现今何世却于外面的人穿得一样;在此躲避战乱,不曾出去,但是却有吃不完的粮食,每家每户都过得很怡然自乐,丝毫没有战乱中求生存的感觉 。
至此,我们可以推断,从秦汉到两晋时期,历经百年的时间,衣着习俗肯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可是这群人说几百年来从来没有见过外人,也没有出去过,那衣服怎么可能和外面的人一样呢?结合种种,可大胆猜测:这些衣服是后人烧给他们的,粮食也是后人上供的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文章最后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后人再去寻找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也是在暗寓这里的“世外桃源”或许并不是真是存在的 。有人认为这是陶渊明写了一个鬼故事,也有人认为这是陶渊明给世人创造的一个完美世界,一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人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