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倒流水论茶道( 二 )


河南作协副主席郑彦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一个朋友得到了一粒茶,是一个中原刀客的后人从一座悬崖上采摘的,世界上只有那一个人知道这棵茶树,一年才采摘几粒,极其珍贵 。郑副主席跋山涉水弄来了这一粒茶,然后层层包裹,珍惜得像太监的“宝 。在茶庄里经过严格的工序一“泡,仅有几杯,算起来每杯价值五千元钱,于是几个专门喝茶的“雅士分喝 。过了三泡后,施舍给了服务员,得意洋洋地说像他们这个阶层的,能够喝到这粒茶的四泡,也算是祖上积德了,因为天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品得上这等好茶的 。我想这不仅仅是酸腐了,简直是无耻的炫耀 。喝了这等茶后,郑先生智商也没有高出几分,在论战中,还是败给了韩寒这个八十后 。
我出身贫寒,因而无法接触那些顶尖的高级茶叶,即使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基础也是如此 。但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看有关论茶的文章,算是一个没有实践基础的空头理论家 。然而,就我所读所见,发现从古至今那些“茶道中人,别无所长,玩的就是一个味儿 。李白、杜甫、苏东坡,没有一个是玩“茶玩出名的 。他们喝茶主要是为了清心,在喝茶中体味人生哲理 。喜欢玩茶的都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玩啥艺术都不精,只好在玩茶里钻牛角尖,因为玩别的东西需要水平,而玩茶只要有钱有闲就行了,不需要水平 。这是一个文人混入士大夫阶层,贴上“雅士的标签最简捷的途径 。
现在经济发展了,喝茶之风也逐渐兴盛 。与古人相比更为不妙的是,现在的“茶道是沿着“喝茶、玩茶、炒茶的方向狂奔而去 。比古代玩茶之人还高出了一个等级 。他们往往形成一个喝茶的圈子,圈主便是开茶庄之人 。这里面关系复杂,给真正的茶道带来了很多流弊 。要知道开赌场的绝不是真正的赌徒,开茶庄的也绝不是真正的茶徒 。经济利益在前,在一圈人喝茶的时候,怎能喝出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妙味 。
所以,不就是个茶吗?何至于那么多古里古怪的规矩?我羡慕那些古代驿站上的行者,累了,渴了,找到一个茶肆,花上一文钱,咕咚咕咚喝几口,然后抹抹嘴,跨上马背,绝尘而去 。这才是赵州和尚“禅茶一味的真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