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上市,喜马拉雅的“声”意之殇( 二 )
在营销费用方面 , 2020年喜马拉雅的营销费用达到了16.8亿元 , 同比增长28.6% , 是研发费用和行政费用相加之和的近两倍 。这也就意味着喜马拉雅是用高额的营销费用 , 换取了数量可观的用户增长 。
其二 , 音频行业固有的变现难问题仍然突出 。虽然音频行业发展局势大好 , 也有众多大厂纷纷入局 , 但音频行业变现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喜马拉雅的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 , 而其中的付费订阅服务是喜马拉雅的基本盘 。
招股书显示 , 喜马拉雅的付费订阅服务在2020年贡献了超17亿元的收入 , 占比达到43.3% 。而用户付费率方面 , 截止2021年之一季度 , 喜马拉雅移动客户端付费用户达到1390万人 , 付费率为13.3% 。虽然用户付费率在稳步增长 , 但仍旧无法弥补不断走高的成本所带来的亏空 。
其三 , 是激烈的行业竞争 。除了老牌玩家荔枝、蜻蜓FM之外 , 腾讯、网易等众多互联网大厂的入局 ,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喜马拉雅造成了冲击 。腾讯推出酷我畅听 , 除了对文字作品进行音频改编之外 , 还和热门电视剧以及国内漫画IP合作进行音频化改编 。
而网易则在其旗下的网易云音乐APP上线“声之剧场”板块 , 主推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和有声书 , 并推出语音直播 。由此可见 , 随着在线音频领域格局的不断变化 , 喜马拉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
下一站 , 搭乘IoT的便车?
虽然在线音频行业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 但科技的进步也给音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得益于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 音频内容的传播途径也愈发多样 , 而物联网建设应用速度的加快 , 更使得在线音频迅速融入了更多载体 , 实现用户全场景覆盖 。为了获取更多的新用户和拓宽商业化渠道 , 喜马拉雅选择加码物联网领域 。
一方面 , 喜马拉雅通过与众多企业联手 , 打造家庭场景新体验 。由于音频的伴随特性 , 音频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而在诸多场景中 , 具备更强陪伴属性的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家庭场景 , 自然成为了喜马拉雅重点发力的对象 。
比如 , 喜马拉雅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 , 来推动在线音频内容和智能硬件相互赋能 。目前 , 喜马拉雅的优质音频内容已累计服务超一亿小米用户 , 每月有3000万小米用户收听喜马拉雅节目 。
另外 , 喜马拉雅还同美的进行合作打造语音智能空调 。据悉 , 双方合作之后 , 美的的用户除了可以用语音控制全屋家电之外 , 还可以使用空调实现清晨用音乐叫醒 , 睡前倾听自然之声等场景 , 为用户带来丰富的智慧生活体验 。
另一方面 , 车载场景也给音频等内容生态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国内车联网的不断发展 , 车载智能终端的市场在不断扩大 , 除了导航 , 汽车安全性等方面之外 , 用户也对娱乐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此种情况 , 车载智能终端就成为了喜马拉雅 , 拓展其内容场景的重要途径 。
招股书显示 , 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通用、上汽、吉利、比亚迪、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车厂进行战略合作 。据统计 , 截止2021年3月 , 已经有60多家车企 , 都植入了喜马拉雅的车载内容 。
【冲击上市,喜马拉雅的“声”意之殇】就目前情况而言 , 喜马拉雅布局IoT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招股书显示 , 喜马拉雅月活跃用户量达2.5亿 , 其中IoT及第三方开放平台月活跃用户量就达到了1.46亿 , 超过了其总用户量的50% 。不过 , 从其自身情况来看 , 发力IoT能否帮助喜马拉雅解决当前的问题 , 依旧充满未知 。
推荐阅读
- 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
- 笔记本|首发价6399元起!机械师曙光15电竞本上市:12代酷睿i7+RTX 3050Ti
- Q1亏损1.76亿,BOSS直聘上市也发愁
- 比亚迪|最长续航1300公里、预售21.68万起!新款比亚迪汉DM-i上市定档
- 沃尔沃|零百5.5秒、纯电续航59公里!最强沃尔沃XC90上市:售89.49万元
- 本田|后排空间赶超雅阁 新款本田享域上市定档:配1.0T三缸机
- 芯片|仅次于中芯国际 国内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将回A股上市:已打通14nm工艺
- 苹果8和苹果x上市时间 苹果八什么时候上市多少钱
- pcb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中国pcb线路板十大厂家)
- 欧洲|小米12系列在西欧上市:价格比国内贵超千元 老外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