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水那么猛 钱塘江在哪里

钱塘江在哪里(钱塘江好凶)
“杭州人很凶”
作者|肖制图|小巷子修改|吴鸭子
江南,前世,看杭州 。“吴侬阮瑀”,这是中国人对中国方言武玉的描述 。
吴语区与周边省份地理关系图

在地图上标出说吴语的地区,即浙江大部、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 。这个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方言区,是一个诗意的地方——江南,是在文言时代建设的 。隋唐以前,这片土地从北方中原的地理角度来说,被称为“江东” 。
仿战国青铜剑
吴越文化青铜器

自唐代以来,“江南”原称“江东”,是春秋时期吴越的故里,后为楚国的东部疆域——项羽正是在这里起兵反秦的 。李清照的“思项羽至此,拒渡江东”就是她在这里说的 。
“白马落秋风,杏花春江南 。”这是徐悲鸿先生于1944年题写的一副自题对联 。塞尚的壮美和江南的秀丽被认为是中国美学的两种风格 。春雨杏花的意境,与“软语”天然兼容 。他们共同构筑了世人眼中的江南 。
杭州作为江南名片之一,总是以“西湖歌舞”、“浓妆淡抹”的形象示人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这里成了“人间天堂” 。然而它的前生却不是这样——杭州的隐形脸是模糊的 。

杭州城与西湖: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杭州之前的江南,北有吴越,南有越国,是苏州绍兴时代 。当杭州还没有县城的时候,苏州已经是吴国的首都,绍兴已经是越国的中心 。正是吴越争霸的岁月,记录了勾践奋发图强,石丢掉性命的时光——江南所有的事,都与杭无关 。
但早期吴越的民族和地理环境与后期杭州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 。
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深深影响了今天中国的地域文化版图 。比如山东,因为是齐鲁故地,所以被戏称为“齐鲁” 。河北因燕、赵故地而被称为“赵岩” 。江南吴语区曾有吴国和越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越文化” 。
古代的民族、族源太复杂,不做详细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吴越与更南边的福建、南越(这些民族一般称为“百越”)有着共同的祖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齐国军事家孙武明确说过:“和越国人民互相仇视,同舟共济,遇风使舵,就像左右手一样互相帮助 。”(孙子九弟)吴虽然相持不下,但如果面对外界的回答,一定会同舟共济——这段话证明了吴越是一脉相承的异枝 。
伍子胥也有类似的说法:“夫与吴、月氏关系近于土地,土地、交通同属风俗,语言共通,使我能得其所,我民能得其所 。”越是我,越是我 。”(《鲁春秋》)

中国古代百越民族活动范围示意图
随着不同民族的交融和文明的发展,地域吴越逐渐超越血缘民族,成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 。从春秋到秦汉,吴越不再是血缘意义上的民族区域,而是具有鲜明传统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即吴越文化 。

楚、赣越、吴越的地理关系及相互关系图
以中原为发散地的中华文明,融合能力很强,但它的巨大魅力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输入中原思想的同时,也能不同程度地保留当地的风土人情——吴越、巴蜀、齐鲁、秦晋、荆楚,就像不同颜色的花瓣,盛开在一株植物上 。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也影响了中原——在这种互动下,古代吴越“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
相比之下,距离中原腹地较近的楚国比吴越更早“汉化”,距离中原腹地较远的福建(福建)、南越(广东、广西)比吴越更晚“汉化” 。

吴越同源 。春秋时期,双方在江南争霸 。前期吴占了上风,后期占了先机——越吴被灭后,一路北上到了齐鲁,在中原争霸,定都琅琊 。后来被楚国所灭,旧地一度叫“东楚” 。
坚韧的吴越,不断的纹身
写于西汉的著作中,对吴越民俗有如下描述:
“(越人)经常在水里,所以把头发剪掉,把身上纹得像龙的儿子,这样就不疼了 。”(汉书地理)
“(越人)地少水重,所以人像介壳虫一样纹身 。”(淮南子元道训)
“(越人)刻个文身,烤成章,要像龙,还要避开水神 。”(朔源石丰篇)

西汉吴越地区出土的兵马俑,人物身上满是刺青和碎发,与当时的文献记载十分吻合 。
三种记载大同小异,都指出了吴越人的特点:
环境:吴越,也就是江南人经常和水打交道 。
平日的打扮:为了活动方便,往往不整洁,宽松 。
纹身习俗:龙纹是用来“避水”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