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土木打灰,建筑牛马

工地|土木打灰,建筑牛马

文章图片



新眸年轻组作品
作者|刘思璇
编辑|桑明强
“生活属于你吗?土木人配有生活吗?”
这是B站当红UP主“大猛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
去年6月 , “大猛子”毕业于土木工程本科 , 7月就开始做起了施工 , 通过拍摄记录工地生活 , 大猛子已经积累了超过70万的B站粉丝 , 单支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400万 , 跻身一线网红博主 。 他的内容逻辑很简单:一半吐槽 , 一半劝学 , 意在让还没走出大学的学弟学妹们 , “放弃幻想 , 趁早跑路” 。
【工地|土木打灰,建筑牛马】大猛子并不是个例 。
早在大猛子前 , 抖音上就曾掀起过“付酥运动” , 付贵儿、酥工两位从事土木工作的博主现身说法 , 一度鼓舞了大批年轻土木人坚持梦想 。 然而 , 命运总是如此的巧合 , 就在大猛子走进工地前夕 , 酥工调入机关、付工提桶跑路 , “土木支柱”顷刻崩塌 , 一度引发了土木人的焦虑与迷茫 。
铁打的工程 , 流水的土木人 。 一代代土木网红交棒接力的背后 , 隐藏着各自的辛酸:工作条件艰苦、体力劳动比重大、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安全性低、中年危机盛行 。 土木打灰 , 建筑牛马 , 玩笑之外 , 我们该关注更深层次的东西 。
顶风顶雨干工程“土木工程 , 风雨工程 。 顶风顶雨 , 干工程 。 ”
“风雨”二字 , 足以形容土木从业者的真实工作环境 。 无论是去房企做甲方、进设计院画图 , 还是进施工单位 , 抑或做监理 , 只要你是土木人 , 就一定逃不脱“下工地”这个必选项 , 至于不同方向上的区别 , 只体现在下工地的时间长短上 。 施工方的工作条件最差 , 需要常住工地 , 但这也是大多数土木人毕业后的第一站 。
除了部分楼盘开发项目离交通中心、生活区较近以外 , 大多数工程都位于城市边缘 , 甚至是偏远山村 。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疲软表现 , 让前者比重进一步压缩:2021年 , 全国土地购置面积2.2亿平方米 , 同比降低15.5% , 创下历史新低;市场投资表现也不稳定 , 12月单月投资降幅13.9% , 达到了连续4个月增速为负的最低谷 。
国内土木行业更大的落脚点 , 在国字号基建 。
在乡村振兴、新基建的目标下 , 大量施工团队“上山下乡” , 甚至开赴边疆 。 这其中 , 存在一个走不出来的“莫比乌斯环”:艰苦的地方才需要建设 , 建设的环境自然艰苦 。 风吹雨淋、水电不通 , 动辄高海拔、低气温 , 无形中成为从业门槛 , 劝退大批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 。
除了物理上的艰苦 , 土木行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
人在工地 , 意味着和家人、朋友、伴侣聚少离多 , 使那句“土木人配有爱情吗” , 成为择业时必须要考虑的现实 。 长期的工地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区隔 , 一些人工程结束后离开工地 , 对其它岗位多少有些应激反应 。 同侪压力下 , 难免和身边人比较 , 看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表面光鲜 , 年轻的土木人们很难不质疑自己眼前的这份工作 。
工地文化大多粗粝 , 整体气质也是比较“豪放”的 。
烟酒文化盛行 , 管理方法普遍“简单粗暴” 。 工地上经常能看到“大干一百天”的相关标语 , 设计院里也有层出不穷的“花式催图” , 互联网人习惯了“996” , 土木人被迫适应“007” 。 “有些人生在罗马 , 有些人生来就是牛马” , 这样的吐槽绝不仅仅是在调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昼夜颠倒 , 也反映了在传统的高压管理方式下 , 高素质年轻从业者的排斥心理 。
怎么不跑路?既然土木行业这么艰苦 , 为什么还有大批年轻人前仆后继呢?
最浅层也最直接的原因 , 自然与利益相关 。 单纯从薪资角度看 , 土木人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 就职于中铁X局的大猛子曾在视频中介绍过 , 他有一年的见习期 , 期间工资每月5千;见习期结束参加转正考试 , 转正后每月8~9千 , 再加上偏远地区补助、边境补助和绩效提成 , 一个月能算到1万左右 。
对一个刚工作一年的毕业生来说 , 这样的工资水平 , 虽然比不上互联网大厂和金融证券 , 但也算不错 。 在一些招聘机构的毕业生薪资调查报告中 , 土木专业学生的平均薪资总能排进前10 。 虽然高薪背后隐藏着“辛苦费”的意味 , 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体力投入来换取 , 可对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 , 时间和体力 , 反倒是最富余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