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脉脉做公司点评:初心很好,方向却错了( 二 )



2003年留学归国的张涛创立大众点评网 , 2005年阿北在豆瓣胡同的星巴克用Python写出了豆瓣网 , 再到今天马蜂窝点评景点景区、携程去哪儿点评酒店、淘宝京东点评商品、美团外卖点评商家、滴滴点评网约车司机 , 新氧App点评医美机构……点评确实深刻改变了互联网 , 评价帮助着消费者决策 , 引导商家改进 。

这些行业的点评对于买方决策十分有效 ,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都是“买方市场” , 有钱就是大爷 , 买方有大量选择且可以轻易改变 , 我们因此很容易将餐厅、酒店、电影分为三六九等基于此快速决策 , 餐厅就是口味、环境、服务和价格等少数维度的量化评价 , 豆瓣评分高的不一定是喜欢的类型 , 但评分少于6的大概率是烂片 。
不过我们却很难将企业直接分成五星级企业或者差评企业 , 求职市场也是一个双向市场 , 求职时要考虑行业、企业与职位 , 要考虑薪酬、办公地点、职业成长、未来发展 , 很多时候纵然知道行业、企业、职位有差评 , 还得硬着头皮去 。
点评不生效的场景还有很多 。 航旅纵横有航班以及机场点评功能 , 但有谁会因为航班评分差决定不坐对应航班呢?贝壳上有房源点评功能 , 老破小楼梯房旁边就是墓地还是有人买 , 只要价格合适;再差的大学都有人硬着头皮去 , 再不匹配的专业被调剂后还得硬着头皮读 。 这些市场 , 都是卖方市场 , 求职招聘同样有这样的属性 , 特别是这两年 , 就业环境不好 , 这一点愈发明显 。

用消费互联网来做产业互联网的思路没什么不对 , 很多企业将“用户体验、快速迭代、技术驱动、数据反馈”这些消费互联网的理念嫁接到产业互联网取得成功 , 然而脉脉硬生生要将消费点评模式嫁接到职业招聘上 , 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
四、脉脉发力招聘还得走新路 。
企业招聘难、员工求职难 , 这些年招聘行业倒是风生水起 。 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1JOB后 , 出现了BOSS直聘、拉勾网、猎聘网三大新锐 , 其中BOSS直聘最新市值高达136亿美元 , 此外这个市场还有深耕蓝领求职市场负面缠身的58同城 。
蛋糕很大 , 快手也推出了“快招工”蓝领招聘平台 。
2021年微软宣布关闭领英中国服务 , 脉脉事实上成为中国职业社交龙头 , 基于手握的职场人士和企业资源发力招聘服务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脉脉不缺真实职场流量(本人早已入驻脉脉 , 欢迎大家关注 , 这里多说一嘴 , 希望脉脉不要因为我说了脉脉公司点评不行让我“号没了”) , 在商业化上脉脉多有尝试 , 2020年林凡说脉脉有广告、会员、招聘和知识付费等变现业务 , 其中广告占比达50% , 2021年林凡透露脉脉“最早最大的收入是广告 , 其次是会员、招聘 。 2020年招聘起得很快 , 已经变成1:1:1了” , 这样看招聘将很快成为脉脉最大的营收来源 。
所以脉脉现在最大的对手 , 将是BOSS直聘们 。 于是我们看到脉脉在力推公司点评系统时 , 毫不掩饰地对BOSS直聘的“攻击性” , 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甚至直言:“先看点评 再找工作”的初心 , 没有多维度真实信息 , 直接谈就是空谈 。

其言外之意就是BOSS直聘的直谈模式有问题 , 确实有问题 , 因为稍微成熟的企业都不会让BOSS直接去面对海量简历“直谈” , 跟求职者谈的“BOSS”大概率是HR或者用人部门leader , 其曾经主打的直谈模式的高效率对求职者和企业来说均已徒有其名 。

问题确实需要解决 , 怎么解决?脉脉有机会 , 但肯定不是“公司点评” , 公司点评让每家公司的差评浮出水面 , 最大价值恐怕是给媒体们贡献更多企业的“瓜” , 话说最近这样的大厂八卦自媒体确实变得越来越多 , 且不缺流量 。
做招聘还是要回到供需匹配的问题 , 以及帮助企业提升用人效能的初心 , 遗憾的是 , 很多做招聘平台的都在眼巴巴地盼着员工跳槽 , 这如同相亲平台总希望用户一直单身或者新人离婚一样 。
招聘平台真正应该花大力气解决的是帮助企业招人、用人、留人的问题 。 2022年 , 腾讯90后员工猛批团队加班现象、员工抢红包不转视频被痛骂、某企业监控员工上班时间浏览网站……诸多职场负面舆情出现 , 反映出“员工体验”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 也就是说 , 现在的年轻人打工赚钱跟消费一样要“体验” , 而体验是由薪酬、晋升、培训、文化、福利、环境等多重因素决定 , 需要系统性提升 , 行业出现了宜员科技这样的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系统管理和提升员工体验的创业公司 。 脉脉推出公司点评自然是意识到“员工体验”的重要性 , 对它来说 , 通过大数据洞察到员工对企业的种种不满 , 再系统性帮助企业更好地招人、用人、留人 , 或许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