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从《宝莲灯》看俄乌之战

俄乌|从《宝莲灯》看俄乌之战

文章图片

俄乌|从《宝莲灯》看俄乌之战

文章图片

俄乌|从《宝莲灯》看俄乌之战

文章图片


编者按:
以下是作者对俄乌局势的态度 , “情感上我同情乌克兰人民 , 原则上我尊重各国主权 , 立场上我反对北约不断东扩 , 感受上我理解俄罗斯的无奈 , 根本上我讨厌美西方的霸权 。 ”
——出自微博用户“躺平学博士”
俄乌之战进展到今天 , 结局仍然悬而未决 。
已经过去的两轮谈判未能让双方达成共识 , 意味着这场战争没有在短期之内终止的可能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 政治是经济的体现 。 反过来 , 战争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剧烈冲击 。
本质上 , 这是俄罗斯的国运之战 。 普京对抗的是建立在全球两大经济体上的整个北约集团 , 因此牵扯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纷繁复杂 , 双方必须十分谨慎 , 使得局势扑朔迷离 。
当此时 , 国内的看客们切勿被一些碎片信息抓住眼球 , 导致偏听偏信被带节奏 。 想要抓住问题本质来看清俄乌局势的朋友 , 不妨重温一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一部经典电视剧:
《宝莲灯》 。
01布鲁塞尔效应先来简单回忆一下 , 电视剧《宝莲灯》里的主要角色分为三个不同阵营:
正派是一心救母、决定与玉帝作对的沉香一方;反派是维护天庭尊严、对沉香围追堵截的玉帝一方;此外还埋着一条暗线:假装逮捕沉香 , 实则以修改天条为己任的二郎神一方 。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 一出精彩的戏剧必须具备深刻且冲击性十足的矛盾 。 《宝莲灯》的核心矛盾就很不错:围绕“天条的破与立” , 卫道士与反抗者各执一词 , 演出了这段神话 。

然后再来看俄乌局势 , 应该很容易就能把握到它的主线 。
2012年 , 芬兰法律学者Anu H. Bradford提出了“Brussels effect”的概念 , 2020年还出版了同名专著来论述这个理论 。 在国内 , 人们把它翻译成:
“布鲁塞尔效应” 。
“布鲁塞尔效应”的核心结论 , 就是欧盟在经济走向衰落的情况下 , 依然能通过参与顶层的规则制定对全球经济施加重要影响 , 从而维持欧洲在经济全球化里的中心地位 。
这种效应在俄乌局势中最直接的体现 , 莫过于2月26日对俄罗斯实施的SWIFT制裁 。
俄国民众首当其冲 。 2月28日 , 卢布在外汇市场上应声暴跌 , 继2月24日之后再次创下新的历史最低记录 。 兑换1美元的成交价升至120卢布 , 比几天前便宜了三成左右 。
【俄乌|从《宝莲灯》看俄乌之战】俄罗斯的汽车、药品等都依赖进口 , 卢布贬值将使进口产品价格上涨 。 俄央行公布的1月通胀率为8.7% , 其中食品通胀率11.1% , 民众的生活消费也会受到影响 。
其次从长远来看 , 上一次受到SWIFT制裁的伊朗 , 当年GDP暴跌到-6% , 里亚尔贬值到原来的6分之1 。 俄罗斯这次受到的制裁规模更甚当年之于伊朗 , 未来的经济衰退在所难免 。
不费一兵一卒 , 美国和欧洲兵不血刃在莫斯科上空丢下一枚隐形核弹 。 这就是“规则”的力量 , 它不同于法律 , 后者的力量来源于权力和公理 。
规则只能约束同意它的人 , 规则的本质和它的力量来源 , 是认同 。
回到SWIFT , 它的全称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 是一个国际银行间的非盈利性合作组织 , 设立初衷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往来款项的安全且高效率结算 。
SWIFT之所以具有如此可怕的杀伤力 , 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对接超过11000家银行和金融机构 。 光在俄罗斯 , 就有466家SWIFT会员 。
谁制定了规则 , 谁就可以对它进行解释 , 从而掌握权力 。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 好比王者玩家必须接受ELO机制 。 骂策划不会有用 , 除非取而代之 。
至于SWIFT , 它由来自美、加和欧洲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于1973年成立 。 在组成管理层的25个董事中 , 美、法、德、英、比利时和瑞士各拥有2个席位 , 其它会员国最多1席 。

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 与欧盟总部相隔不远 , 受到比例时和欧盟的法律监管 。 那么问题来了 , 既然SWIFT是布鲁塞尔效应的最佳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