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恋人|婚内出轨,全程开车,这「亚洲之光」杀疯了( 三 )

里的秘密 。

渐渐地 , 家福找到了一种与妻子相处时截然不同的状态 。
他们有着同样不忍回首的往事 。
却能互相帮助对方参透生活的真谛 。
也试着告诉自己放下过去 , 一起从悲痛中慢慢走出来 。

《驾驶我的车》是一部如梦境般的电影 。
结构精巧 , 台词互文 , 人物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
需要一点耐心 , 才能完全进入滨口龙介的魔幻世界 。
它其实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 更像是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 。
浪漫、诗意、随性 , 充满各种神秘的段落 。

比如 , 跨越媒介的台词和表演 。
《驾驶我的车》其实是一个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 关于表演的表演 。
艺术和生活变得亲密 , 以至于难以区分 。
话剧中的所有角色 , 在社会生活也有各自的角色要扮演 。

当舞台内外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 。
话剧中的一些台词 , 因此产生了跨媒介的穿透效果 。
最典型的是这一句:
「13年也太长了 , 这13年我该如何度过?」





这是家福在车内念《万尼亚舅舅》里的台词 。
可何尝不是在问自己 , 也在问已故的妻子呢?
虚构话剧和现实情境的交迭 , 碰撞 。
让一句台词 , 可能被赋予了两层含义 。
也让一些现实中难以言说的说得以表述 。

比如 , 用身体传递的剧本 。
多年前 , 家福和妻子经历了丧女之痛 。
在那之后 , 妻子会通过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来寻求安慰 , 获取灵感 。
无论面对的是谁 , 她都会讲故事 。




当家福为《万尼亚舅舅》选拔万尼亚的扮演者 , 他选中了一位青年男演员 , 高月(冈田将生 饰) 。
原本该由家福本人扮演万尼亚 , 但他不想让自己再陷入妻子出轨和去世的往事 。





巧合的是 , 高月正是家福妻子的情人 。
家福对他的表演很不满 , 但又对他这个人很感兴趣 。
他试图通过高月 , 去了解更多关于妻子的事 。
那个停留在家福身上未完的剧本 , 在高月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
有一天在车上 , 高月说出了后续的剧情 。
和家福想象中的结局并不一样 。


比如 , 当语言失去了沟通作用 , 还能做些什么?
话剧《万尼亚舅舅》是一部多语言的实验作品 。
演员们来自不同国家 , 说着各自的母语 。
在剧本朗读阶段 , 夹杂着日语、汉话、韩语和手语进行表演 。
他们听不懂其他人的语言 , 但通读剧本后知道所表达的意思 。

对于这种设定 , 滨口龙介的解释是:
「如果对话失去了沟通意义 , 我们就不得不强迫自己专注于他人的反应与情绪上 。 」
这也说明 , 情感是没有语言的 。
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无言的理解 。
这些离奇怪诞的段落 , 组成了整部电影 。
一个个段落看似无关 , 实则都在服务于滨口龙介对最感兴趣的话题——
人之人之间的关系 。
包含了身份之谜 , 情爱之欢 , 文化隔阂 , 语言障碍 。
以及感性层面的共情 。

人 , 永远是最难解的题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
滨口龙介自知解不开 。
与其绞尽脑汁去推演正确答案 , 他索性写下一个相距甚远的错误答案 。

诚如上面所说 , 《驾驶我的车》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 。
它的主题亦是多样的 , 如拼贴诗一般 。
既有村上春树的孤独感和疏离感 。
也有契诃夫对人性弱点的同情 。
关于爱和悲伤 , 关于艺术和生活 , 关于忏悔和性爱 。
那么它有没有一个格外突出 , 且贯穿始终的主题呢?
有 。
那就是 , 和解 。

因为这个主题是通过全片最重要的意象——汽车 , 来体现的 。
汽车是家福的避难所 , 也是他工作和思考的地方 。
更是他在电影里存在的一个标志 。
滨口龙介特地选择了一款复古的红色萨博900 。
使其在任何场景中 , 都是最醒目的 。



滨口龙介说:「亲密的对话只有在那个封闭的 , 移动的空间里才会产生 。 」
汽车的作用便是如此 。
家福的座位从后座改到副驾 , 他和渡里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坦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