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文章插图

台钓用双钩,双钩的钩距,是个很有意思的环节,不起眼,但是对渔获的影响非常明显,钩距太小,钩饵容易黏连,影响鱼吞食钩饵地适口性,钩距太大,线组容易缠绕不说,钓组的灵钝,还很难把控。
其实,用子线双钩钓组,关于钩距的大圩爱,基本上要遵循三个原则,目标鱼的体积原则、鱼口的快慢原则、钓法原则。
目标鱼的体积原则,即根据目标鱼的体型大小,来选择钩距的大小。鱼口的快慢不同,钩距大小不同。钓法不同,钩距的原则也不同。那么,什么是钩距呢?
钩距,意指子线双钩,上下钩之间的间距,严格来说,并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甚至市面上的子线尺,设定的额钩距参照,也仅仅是约成定俗而已。
但是,在实战中,却必须考虑到钩距的影响,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什么是钩距选择三原则了。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文章插图

原则一、目标鱼的体积,决定了钩距的大小
用一句话概括,目标鱼体积越大,钩距越大,目标鱼体积越小,钩距越小。之所以是这样,是基于两点来考虑,一是调钓,二是钩饵的适口性。
鱼大,鱼唇必然会比较大,所以钩距不能太小,以免吞食钩饵的时候,相邻的钩饵,会影响进窝鱼吞噬钩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将钩距放大一些,至少拉开1.5个钩距。
而调钓时,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目标鱼体积越大,在水域中存量就越小,就越需要长时间的守钓,所以一钩触底、一钩躺底,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钩距太小,就很难在野外水域中,做出一钩触底、一钩躺底的状态。
同理,如果目标鱼的体型比较小,这两个问题也需要这样考虑,所以目标鱼体型小,钩距就要放小一些,比如钓鲫鱼用的3~4号袖钩,钩长不到1厘米,钩距超过1..5,且不说调钓上的问题,仅仅是抛钓时,容易导致子线缠绕,就非常麻烦。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文章插图

原则二、鱼口越快,钩距越大,鱼口越慢,钩距越小
这个原则,主要是在黑坑和竞技钓中应用的,鱼口快、猛,说明进窝的鱼,密度比较大,需要将钩距放大,增加进窝鱼吞食钩饵的机会,钩距大,则双钩中鱼率比较高,调钓偏灵也无所谓。
如果鱼口慢、迟,则需要缩小钩距,这样做的优势则在于,调钓比较精准,方便钓手精准的找鱼层。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文章插图

原则三、钓法不同、钩距不同
台钓的特征有两个,悬坠和子线双钩,但是基于这两个特征,钓法并不呆板,比较常见的钩距,是1~2个钩距之间都有可能。
在打快鱼,使用抽频率、打行程等钓法时,为了保证饵料的雾化、溶散效果,会采用较大的钩距,延长钩饵落底的形成。
打滑鱼、守慢口的时候,则建议用较小的钩距,比如在用蘸麻团糗鱼的时候,甚至会缩小到0.5个钩距左右。
如果使用大间距子线钓全水层的时候,子线的间距甚至会拉到0.5~2米左右,所以,不同的垂钓思路,不同的钓法,都决定了钩距的大小不同。





体积|双钩的间距,看似不起眼,对渔获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文章插图

在实战时,如果不能确定钩距的具体范围,可以用两种方法来确定钩距,第一种,以子线尺标注的数字为参照,即一个钩距约为1厘米。第二种,则是以使用的鱼钩,钩柄到钩底的长度为一个钩距,确定好一个钩距的具体长度,然后根据目标鱼的体型、鱼口的快慢、钓法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钩距。
1、目标鱼体重大于3~5斤,钩距设为2~3个钩距。
2、目标鱼体重小于3斤,钩距设为1~2个钩距。
3、鱼口快而猛,钩距设为2~4厘米都可以。
4、钓慢口、糗鱼、滑口、轻口鱼,钩距1~2厘米效果最好。
5、钓混养鱼,钩距设为1~1.5个钩距比较适宜。
6、打快鱼、打频率、打行程等钓法,钩距设为2~3个钩长效果比较好。
7、用分层钓法时,根据双钩钓不同水层的深度,钩距从0.3~2米之间灵活设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