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拍卖会上的一张“破被子”,被工薪族9万捡漏,后拍出1.3亿天价

文玩|拍卖会上的一张“破被子”,被工薪族9万捡漏,后拍出1.3亿天价

文章图片

文玩|拍卖会上的一张“破被子”,被工薪族9万捡漏,后拍出1.3亿天价

文章图片

文玩|拍卖会上的一张“破被子”,被工薪族9万捡漏,后拍出1.3亿天价

文章图片

文玩|拍卖会上的一张“破被子”,被工薪族9万捡漏,后拍出1.3亿天价

文章图片


“捡漏”也叫“搂薄儿” , 是古玩界的一句行话 , 意思是说用低价购买到物超所值的藏品 。
如若遇到不识货或是看走眼的卖家 , 就给了慧眼识珠的买主机会 。

所以“捡漏、捡漏” , 这关键就在于一个“捡”字上 , 可遇而不可求 , 能否“捡漏”成功更多的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机缘 。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 , 盛世藏古董” , 近些年随着各种鉴宝节目的播出 , “文物收藏热”持续升温 , 原本属于小圈子人群的狂欢 , 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加入 。
据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已达17.57万人 , 全民收藏时代已然到来 。
在众多关于藏品的美好故事中 , “捡漏成功、身价翻倍”的故事 , 无疑是最撩人心弦的 。
其中 , 最为人所熟知的如马未都马爷 , 凭借着丰富的文物鉴赏知识 , 年轻时捡漏了不少好宝贝 , 连他自己都自嘲是“贼不走空” 。
如同赌博一般的捡漏文化 , 吸引着无数“淘金者”趋之若鹜 。

各种捡漏致富的离奇故事 , 历经时间的沉淀 , 通过口耳相传和各种杂文野史的记录 , 慢慢汇聚成了藏友心中最诱人与鲜活的记忆 。
上至久负盛名的收藏大家 , 下至刚入行的菜鸟新人 , 无一不希望自己是那个中头彩的幸运儿 , 要是有幸再遇个“大漏儿” , 那气象可就大不一样了 。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个普通藏友捡漏成功的传奇故事 。
喜文玩 , 慧眼识宝
秦先生在高手云集的古玩收藏界充其量还只能被称为是“文玩爱好者” 。
在文化机构工作的他 , 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逐渐培养起了艺术品收藏这一爱好 , 平日闲暇之时除了阅读学习些文物知识 , 还喜欢去潘家园等文玩市场和各种拍卖会上“长长眼” 。

2005年的一天 , 秦先生像往常一样参加了一场北京的文物拍卖会 , 彼时的他还没有想到 , 这次经历会改写他一生的命运 。
拍卖会上 , 各类藏品依次亮相 , 琳琅满目的收藏品让秦先生大呼过瘾 , 随着拍卖槌的一声声落下 , 不少藏品都被他人收入囊中 。
秦先生看着其他买家脸上的喜悦神情 , 心中不免憧憬起来:要是自己也能拍到一件心仪的藏品就好了 。
正在沉思之际 , 一件新的藏品被放上了拍卖台 , 这是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 , 起拍价八万元 。
比起其他大热的藏品 , 这件袈裟无论从形制样式还是文化属性上都显得过于“普通” 。
其他买家看到这么一块“破被子”也都纷纷摇起了头 , 谁会为这“破烂流丢一口钟”买单呢 。

可是秦先生没有人云亦云 , 他看得十分仔细 。
这件“被子”虽然看起来破旧了一些 , 但它的质地是黄绸的 , 面料工艺看起来十分复杂 , 款式也和之前见过的完全不同 , 细腻的绣工在灰尘下也难掩其精美 , 透过灯光 , 内里似乎还有图样若隐若现 , 看起来大有乾坤 。
秦先生在心中暗暗叫绝——或许自己的机会来了 。
捡漏可谓是卖家与买主之间的一场博弈 , 这场博弈不单是眼力、见识的考察 , 也是心理的较量 。
深谙此道的秦先生虽然十分看好这件藏品 , 却没有着急张扬 , 这件袈裟最后在冷淡的氛围下流拍了 。

掷重金 , 冒险捡漏
拍卖会一结束 , 秦先生便立刻取出了自己卡上的四万块钱 , 随后又向朋友借了五万元 , 以备不时之需 。
这笔钱对于当时还是工薪阶层的秦先生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况且古玩界还有着“落子无悔”的传统 , 一旦成交无论真假都不能退货 , 如若“打眼” , 这九万块钱可就是秦先生交的巨额学费了 。
但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经验 , 秦先生坚信这是一个难得的捡漏机会 , 短暂思忖过后 , 他决心冒一次险 。
第二天 , 秦先生便来到拍卖行以九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件袈裟 。

将袈裟带回家后 , 秦先生反复观摩研究起来 , 外层的面料确实破旧了一些 , 价值不大 , 但是透过阳光隐约显示出的内层图样确是不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