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当前的街上很多商铺都挂着“洋牌子”,或者起一些英文名字。这样好像显得很高端,而往往这些商家的商品价格也很“高”。甚至一些明明是国产商品,却非要说来自“法国”,而更加可怕的是,只要一听的“进口货”,不少人就会觉得“贵”也是正常。而反观国产商品,不少人则会问:凭什么卖这么贵。一样的商品,为什么要挂上“洋牌子”才能挣钱?
文章插图
第一:真实案例分析。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慕思床垫”,英文名字DeRucci,在早期的宣传中一直自称“法国大牌”,并且完全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制作。但真相是这个一听就是“洋企业”的慕思床垫是地地道道的国产,来自于东莞地区。什么法国大牌,法国设计师都是虚假广告,至于海报上的“洋老头”则是一个法国老人,慕思买断了肖像权而已。但是就因为这一“洋身份”,慕思的毛利率高达59%,同行业的国产品牌却只有不到20%。
文章插图
第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乱穿衣服”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大众消费观念,随着国民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追求“名牌”而不再局限于实用性,所以部分商家开始在“名声”上下功夫,而不是质量和工艺。洋牌子、洋身份会让消费者更容易产生“高端商品”的错觉,所以就一传十十传百,变成当下满大街的“洋招牌”。另一方面则是“价格问题”,一句进口商品就能让价格上涨百分之五十,商家自然乐意赚更多的钱。
文章插图
第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得难听点就是“崇洋媚外”的风气导致,往深层次说就是“民族自信心不足”。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显摆、炫耀、媚外,在潜意识中国产等于低端,进口等于高端。这种意识广泛存在,所以才导致商家不断打造“洋招牌”。不管开什么店,起个洋名字,就能多赚一点,这种情况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存在。
文章插图
最后一边宣称洋文化,一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这种情况正常吗?这些洋企业黑得不是一点半点。往小了说是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误导人们的消费观,造成洋牌子高于国产品牌的恶劣影响。往大了说就是“倡导崇洋媚外”风气,打压国产商品、品牌,为洋文化的入侵做铺垫。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边的街道,洋招牌越来越多,这不是多元化,而是赤裸裸的崇洋媚外。
【 毛利率|国产挂上“洋牌子”才能赚钱?毛利率高达59%,国人被骗惨】(文/小铁)
推荐阅读
- 国产品牌|这一国货越卖越贵,昔日几百涨至几千
- 辛芷蕾|10余位戏骨捧场,陈坤辛芷蕾加持,国产职场剧又玩出了新花样
- 周锐|连看19集《输赢》,我难掩激动心情,国产职场片都这么拍就有救了
- 离职|老戏骨集体抱团,陈坤和辛芷蕾用一部国产剧,再掀收视狂潮
- 穿衣搭配|刚播8集便翻车?一星二星差评满屏飘,这种国产浮夸剧请别再拍了
- |顶级国产碳布制作,3.9只有59克,这款国产鱼竿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 独立游戏|小厂高光时刻Steam年底国产独立游戏:琉隐,硬核单机市场破局者
- 职业教育|国产剧女性,辗转走向“第一视角”
- 周锐|首播收视破2,连续4天全网热度第二,陈坤这部国产职场剧要火了?
- 王力宏|收视第一,直播在线率破2,浙江台这次把国产 “商战剧”玩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