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或将持续多年 如何释放压力( 二 )


她建议 , 要学会进行认知调整 。 这些情绪、行为、生理、认知方面的表现可能都是因为疫情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思维怪圈 。 这个时候 , 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有没有其他的原因造成目前的情况?如果最坏的结果不是100% , 那么还有哪些事可以做?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 , 能够支持的证据有哪些?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能让认知更灵活、更实际 。
疫情常态化 , 需适时调整计划
“疫情总是反复 , 除了担心害怕 ,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 。 何时是个头啊?”采访中 , 不少人对未来表达了忧虑 。
持续的高压之下 , 人们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 。 随着焦虑和恐惧的增加 , 情绪的起伏会影响生活节奏 , 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 。 专家建议 , 这时候不应仅把目光放在困难上 , 而需更多地去关注积极的方面:经过近两年的洗礼 , 人们从最初的未知和迷茫 , 到后来对新冠肺炎知识的探索和普及 , 从对疫情发生时的恐慌和无措 , 到现在发现新发病例半小时内集结应援……我国已经有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 未来应对疫情会有更好的措施 。
对于个人来说 , 积极应对 , 做好自身防护 , 保持警惕 , 不必过于担心忧虑 。 疫情常态化下 , 保持平常心 , 困难总会过去 , 生活依旧可以美好和充满阳光 。
心理学认为 , 经过数千年的生生不息 , 人类本就拥有很强的适应性 , 即使没有新冠疫情 , 生活中也存在各种压力 , 人们依旧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 享受日常的喜怒哀乐 。
疫情常态化下 , 更需要心情保持放松的常态化 , 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 结合目前的情况重新调整自己的防护措施、生活和工作计划 , 和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缓解内心的焦虑 。
尽管因为疫情取消了婚礼和蜜月旅游 , 可是黄敏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形式的缺失并不妨碍我们感情的甜蜜 ,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 尽力保持生活和工作秩序 , 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 就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 ”
本报采访人员 尹晓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