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 三 )


“如果算上其它平台上的‘种草’博主,数量可谓是惊人,很难快速跻身头部 。”倩倩表示,正因为如此她和许多“种草”博主一样,只能是另辟蹊径、圈粉引流 。
随着消费者日渐反感“种草”话题,她认为创作“拔草”相关内容,应该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曾经遭受“种草”内容毒害的消费者关注 。
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
文章图片
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她新注册的“拔草”账号,在一些社交、电商、视频平台商,已经收获了将近40万用户关注,超过了她之前花了近两年时间苦心运营的“种草”账号 。如今,每个月通过假“拔草”真“种草”获得的收入,已经将近万元 。
尽管新账号开始实现变现,但倩倩仍有一些担忧 。她向懂懂笔记透露,正如一开始扎堆做“种草”号一样,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种草”账号意识到行业竞争激烈、流量见顶,于是纷纷跟风、转型“拔草”内容,以求引流变现 。
如果大量的网红、KOL转型“拔草”,“拔草”内容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一旦消费者识破网红、KOL是假“拔草”真“种草”,那么这种“拔草”话题的噱头,自然也就真相大白 。
显然,无论是一开始的各类“种草”,还是如今逐渐流行的“拔草”,对于网红、KOL而言目的都是为了引流,各种套路下的“拔草”内容,也让网上的“拔草”一词渐渐变了味 。
【结束语】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在无利不起早的互联网圈子里,一心求“拔草”的消费者很有可能再度让假“拔草”真“种草”的内容误导 。一旦相信这类“拔草”内容,很可能再一次陷入“剁手”的死循环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