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 二 )


2、假“拔草”、真“种草”
在微博、抖音、豆瓣和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拔草”一词,可以发现许多以“拔草”为内容主线的达人、博主,关注量并不比一般“种草”的达人、博主低,最高的甚至拥有将近240万关注用户 。
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
文章图片
至于众多达人、博主所分享的“拔草”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通过分享美妆护肤品甚至是数码产品的测评,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商品不值得买 。有的甚至十分“学院派”地引用相关科普观点和试验数据,佐证网红“种草”的好物是智商税 。
“一开始,我也在微博上关注了几位‘拔草’博主,主要是看美妆产品的测评 。”网友“果冻”告诉懂懂笔记,和许多“剁手族”一样,她只要看到网红“种草”的好物,往往会忍不住购买,当然也有很多商品买到即后悔 。
【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因此,她关注“拔草”博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热门“种草”商品的评测内容,在自己冲动“剁手”之前,对那些“种草”产品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渐渐的我也发现,一些所谓的‘拔草’博主,发布的内容怪怪的 。”
果冻解释,部分借“拔草”话题捞足了流量的博主,也开始通过其账号推荐商品了 。只不过一开始博主不敢明着发广告,只是发了商品图片,假惺惺地询问关注者,这个是否值得购买,然后变相达到了“种草”的目的 。
“现在有的百万级‘拔草’博主,也开始明目张胆的发广告、推荐商品了 。”据她透露,在社交平台上,有的“拔草”博主开始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其它内容账号引流、圈粉;有的甚至推荐先前已证明是交智商税、不值得买的“种草”商品;有的更是在账号简介当中,直接标注商业合作联系方式,彻底成为了“种草”营销号 。
尽管相关博主每天仍会发布所谓“拔草”内容,但其“种草”广告合作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拔草’博主甚至开通了电商店铺,变着方式去变现 。”
无独有偶,在豆瓣的“拔草组”当中,懂懂笔记也发现有一些假“拔草”、真“种草”的现象存在,有部分所谓“求拔草”的帖子,将相关商品所谓卖点讲得一清二楚,甚至还“一不小心”贴出了商品购买地址 。
“原本以为是网友需要帮忙求劝退,结果点进帖子之后,越看越觉得是在推荐这些商品 。”朵朵也告诉懂懂笔记,在短短两周的“拔草”经历中,她经常能看到“拔草组”管理员在部分假“拔草”真“种草”的帖子下方留言,要求发布者删除相关疑似推荐的商品信息 。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各消费领域掀起“拔草”风,部分网红、达人也都纷纷利用“拔草”这一新鲜噱头,圈占互联网流量 。若说“种草”为了变现,那么“拔草”的最终目的,无非只是为了继续“种草”罢了 。
既然还是为了“种草”变现,那么“拔草”的达人、博主为何还要如此煞费苦心地假“拔草”真“种草”呢?
对此,有“拔草”博主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
3、“拔草”的老旧套路
近几年,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的发展,“种草”一词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电商“种草”背后乱象频发,部分官媒也相继批评了“种草”这种伴随虚假诱导、造成消费者盲目跟风消费的营销行为 。
拔草|“拔草互劝”讨论组火了 套路太深
文章图片
“目前,部分年轻的消费者普遍反感‘种草’一词,有的开始抵制‘种草’宣传 。”曾经是美妆“种草”博主的倩倩,今年年初开始在各大视频、社交电商平台注册了以“拔草”为内容主旨的新号 。
倩倩告诉懂懂笔记,之所以注册“拔草”账号,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不再吃网红、KOL“种草”好物的那一套营销方式了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做“种草”内容的博主、达人太多,导致流量见顶难以脱颖而出 。
根据主流“种草”平台“小红书”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平台的月活用户超过1亿,有72%为90后用户,其中有50%是95后 。然而,平台目前拥有各领域KOC已经超过3000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