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所有科技公司都害怕iOS 14.5?

4月27日凌晨,苹果推送了测试了两个月之久的iOS 14.5系统,自去年WWDC宣布的苹果隐私政策也终于正式生效了 。
用户更新系统后,所有App在收集用户数据并用于跨App投放时,都必须单独弹窗提示、并获得用户同意 。
苹果还放出了一则广告片,解释了他们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有意思的是,苹果强调的是他们并不是直接“封禁”IDFA(集纳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数据的广告标识符),而是给了用户一个选择,让用户自己决定要不要和应用共享数据 。
这也是库克从来回应Facebook对苹果隐私新政的说辞:Facebook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在各个应用和网站上追踪用户,但必须先征得用户的用意 。
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提示弹窗,在数字广告行业引发了“地震”,他们意识到多年来建立的,靠广告营利的平台提供免费服务的商业模式将会面临重塑 。更让他们担忧的还有,苹果推倒的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安卓厂商跟进禁用广告标识符 。
Facebook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是宣战 。广告业务是Facebook的核心业务,在2020年Q4,其收入的96.8%是广告业务 。站在Facebook的立场,免费的、以广告支撑的服务对互联网的增长和活力至关重要,但苹果正试图改写规则,让自己受益,而阻碍其他所有人 。
“苹果的隐私保护政策和用户隐私毫无关系”,Facebook认为,苹果宣称能够保护用户隐私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利润,尤其在用户可感知的产品创新难度提升时,把用户的注意力从产品本身转移到自己是一个提升销量的有效办法 。
去年12月,Facebook《纽约时报》等媒体上登了一整版的“大字报”,痛斥苹果:“60%,如果没有定向广告,这些小公司的销售额会锐减60% 。”
从这个角度看,苹果一刀切的做法像是一种“懒政” 。在人人都对用户数据被滥用惶恐万分的当下,苹果的“懒政”赢得了喝彩 。
他们靠你的数据养活
要明白Facebook为之出面的小公司是怎么利用IDFA进行数据采集和精准投放的,我们先要了解IDFA这种绑定在iPhone上的唯一识别符 。各大互联网公司用这个识别符来追踪用户行为、记录广告投放所获得的下载或购买转化次数,而广告主以此决定向各流量平台支付多少广告费用 。
比如,之所以你在A电商平台浏览过某款商品后,打开B新闻客户端会看到同款产品的广告,正是因为两个A、B两个应用读取了你iPhone的IDFA 。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你在微信上和好友提到奶粉,之后切换到电商App就看到了和奶粉相关的商品,就像是设备在“监视”你一样 。
IDFA这个应用收集用户数据的“开关”,此前是默认开启的 。但在去年6月,这个静默生成的契约被苹果撕毁了 。在iOS 14上,IDFA从“默认开启”状态改为为“默认询问”,而且是在用户打开App的初始界面上询问 。业界普遍认为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关闭,作为对比,先前会主动将藏得很深的IDFA关闭按钮找出来的人只有不到一成 。
苹果|为什么所有科技公司都害怕iOS 14.5?
文章图片
一旦用户在最初始不予一次授权,那行业一直以来的广告营销策略也就失效了|网络
而未来大部分用户的拒绝授权,会让IDFA变得“名存实亡” 。苹果对IDFA的“主动淘汰”给数字广告行业掷下了一枚炸弹,比如去年8月,Facebook在iOS 14测试版上进行了小规模测试,结果是广告收入出现了50%的断崖式下跌 。后来因各方反对声音强烈,苹果宣布将相关更新推迟到今年年初 。
苹果宣布对IDFA的更新政策后,用户普遍的态度持正面,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此前数据采集、交换和应用的过程如同一个全封闭式的黑箱 。用户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数据在哪个环节被利用和共享,而科技公司也没有很直观、透明地披露这个流程 。
这种“不透明”成了用户恐惧的源头 。每当适配的广告出现在用户的电子屏幕上,就会加重部分用户的恐惧心理 。
但需要注意的是,经过“脱敏”的数据共享是门合理且合法的生意 。应用和平台在抓取数据、生成标签、勾勒画像的过程中,并不会显示你叫什么,或你长什么样,因为法律要求这些平台“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避免精确定位到特定的个人” 。
在经过去标示和匿名化的处理后,科技公司能获取的,其实只是一个间接的、群体的画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