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球鞋价格暴涨30多倍,背后藏着怎样的风险?

采访人员:王世博
近日 , 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 , 多款国产球鞋出现价格上涨、缺货的情况 , 引发热议 。 甚至出现一双参考价1499元的限量款球鞋标价48889元 , 暴涨30多倍的情况 。
鞋是怎么被炒起来的?4月6日 , 专家向采访人员表示 , 炒鞋早已有之 。 此次虽从过去集中的国外品牌转战至国产球鞋 , 但其通过渲染情绪 , 利用市场行情来炒作商品价格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这个里头也不乏这些平台也好 , 或者是二道贩子也好 , 黄牛也好 , 它来去炒作的这样的一个因素 , 因为所有的炒鞋 , 其实都从根本上是背离了鞋子本身的价值的 。 来渲染这种情绪 , 或者是渲染这种焦虑也好 。 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 。
专家表示 , 炒作出来的价格是一种虚假繁荣 , 背后隐藏巨大风险 。 普通消费者如果盲目入场 , 可能会面临较大损失 。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比如说你炒到一万了以后 , 也许它就开始到了高点 , 就是要起泡沫的一个过程 , 回归到比如说三四千 , 成为一个合理(价格) , 很多高位接盘的人肯定就是受损的 。 因为这个鞋子它毕竟比如说我买来本身是个日用品 , 不具有更多收藏属性 , 或者说是增值属性 。 我觉得这个是价格的一种回归理性的一个过程 。
专家分析 , 此次国产球鞋价格波动与近日新疆棉花遭部分国外品牌抹黑 , 支持国货情绪高涨有直接关系 。 对于商家来说 , 应通过自身品质抓住消费者 。 过度消费情绪 , 反而有损品牌形象 。

一双球鞋价格暴涨30多倍,背后藏着怎样的风险?
文章图片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刘春生:
某种情绪的过度的渲染 , 有些时候可能会反噬你的(品牌) 。 不要过度地煽动情绪 , 实际上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做的 , 还是应该去利用你的产品本身和服务本身来去吸引消费者 , 这才能够走得长远 , 走得平稳 。
律师表示 , 短短几天内溢价数十倍 , 本身就不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 。 在鞋被炒起来的过程中 , 可能涉嫌多项违法 。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韩骁:
我国《价格法》第14条也规定了不得有如下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 , 比如相互串通操纵市场 , 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或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 , 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 , 鞋贩子和庄家以及大型交易平台的相互勾结 , 哄抬物价 , 可能违反《价格法》的相关规定 。 从电商平台来讲的话 , 根据我国《刑法》的第174条 , 比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 也有可能 , 比如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交易市场 。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也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 , 不得采取集中竞价或者做市等这种相应的交易行为进行交易 。
4月6日 , 网络交易平台得物对20余款价格波动较大球鞋进行了下架处理 。
韩骁建议 , 一方面消费者要做好风险防范 , 理性消费 。 另一方面 , 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督 。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韩骁:
【一双球鞋价格暴涨30多倍,背后藏着怎样的风险?】第一类风险是关于售价的一个风险 , 因为部分的炒鞋平台在提供鉴定服务的同时也进行销售行为 , 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 , 把非限量款说成是限量款 , 这是一个风险 。 第二个风险有可能市场泡沫所带来的一个风险 。 第三个是无法提现或者退出的一个风险 。 本身这个鞋子是用来穿的 , 而不是用来炒的 , 其实我们觉得风险很大 , 应该是理性进行一个消费 。 在此我们也建议相关的主管部门 , 对这种类似于炒鞋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监管 , 并出台相应的一个法律法规 , 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