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是才具“中中”,还是“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二 )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青〈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青〈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杨家店清将,现今日久,不能记得姓名。)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疑〉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
 杨秀清是才具“中中”,还是“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文章插图
事实上,天朝十误之第六误共有两条,所以应该是十一误。
十一误中,前四条为东王决策之误。第五条是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杨秀清需要付一半责任。十一误,杨秀清占四误半。“大误”共三条,杨秀清占一条半,即一半。
“此误至大”一条,是为翼王出走。然而,翼王为何出走,根子还不是东王、北王两家相杀的天京之变吗?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前人挖坑,埋的可就是他李秀成了。因此,才能“中中”才是李秀成对杨秀清的正确评价。不过,话又说回来,曾国藩曾自撰墓志铭曰:“不信书,信运气”。当运气钟情于才具“中中”的杨秀清,便是“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