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 三 )


 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
文章插图
第三句中又是两个典故,“夺席”的典故出于《东观汉记·戴凭传》: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上(光武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简单说,光武帝组织了一次辩论,并定下规矩:被驳倒的输掉席,有个叫戴凭的人在辩论中艺压群孺,连夺五十多条席,可谓博学多才;“五鹿”是人名,指的是西汉学者“五鹿充宗”,据《汉书 孝成皇帝本纪》记载,汉元帝时,帝令诸易家考核异同。充宗乘贵口辨。诸儒莫敢与抗。皆称疾不会。有荐云能说易者。云摄齐升堂。抗辞而请。音动左右。既论。连折充宗。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五鹿充宗善辩,诸儒不敢与之辩论,只被朱云驳倒过。
 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
文章插图
第四句“无车弹铗怨冯驩”说的是战国时齐人冯驩,投靠孟尝君。孟尝君门下食客分三等:上等坐车,中等吃鱼,下等吃粗饭。冯驩列下等,曾“弹铗”自歌:“食无鱼”,“坐无车”。后来,孟尝君皆满足了他的要求,暗示作者对自身所受待遇的不满;最后一个典故是“子陵滩”,子陵滩是东汉古迹,跟毛泽东诗中的“富春江”说的都是严光不愿做官,隐居垂钓富春江的事。
 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
文章插图
这组和诗各有特色,一怨一劝,一唱一和,由柳亚子的怨开始,由毛泽东的劝结束。柳亚子用了六个典故把心中的怨气发泄的淋漓尽致;毛泽东则用了两人的三次会面的场景,先表达“未曾忘”,后规劝“放眼量”,最后借用柳亚子诗中“子陵滩”的典故,改作“富春江”做结尾,巧妙而寓意深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