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这时与其任由嗔怒心作祟,让自己不理智地造业犯错,不如一念放下,不怨恨,不激怒,坦然处之。或许一切不顺,在不经意间化解,不再干扰到我们的人生。
修忍辱法门,其本意无非是让每一个人都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刁难,困境都不要先发火、抱怨。
而是懂得忍辱,才是真正有智慧、有格局和有佛性的人。看清外界给予自己的酸甜困苦,那都是自己命中的因缘,改不了,也逃不掉。
唯一可行的就是做好自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将一切恶缘违逆视作人生的磨炼,心怀感恩,以这样的心态处世才是正道,才能在忍辱中见证更好的自己,更强大的内心。
精进
文章插图
《入中论》中说:“一切功德皆随精进。”精进修炼能产生功德,也是为自己修功德。
南师曾说过:“人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自我精进,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进亦如是,唯有在发展自身的道路上坚持且专一,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前进,一切努力才能富有成效,才不被外界诱惑所困扰,迷失方向。”
当人们明白精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其实就意味着人生好的转折点要来了。彼时才会将一切懈怠懒惰等不良陋习恪除,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不仅可以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还可以通过散发正面磁场,感化身边每一个人,那样也算得大功德一件了。
禅定
文章插图
何为禅定?南师的解释是:“禅定并非指让人入定打坐,专心诵经念佛。而是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人摄心不乱,制心一处,把妄念妄想抛诸脑后,以此达到静心修行的效果。”
佛语有言:“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
禅定是一切大小乘学佛的基础,也是踏足菩萨净土的关键所在,而摄心不乱是修定的一个原则,摄是收摄,即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唯独有定力的众生才能够来生佛国。
通俗一点来说,禅定其实就是劝慰人要静心养性,心无杂念。或许身在红尘中的人,免不了遭受世俗喧嚣尘染,如果能够身入禅定境界,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心得到清净、安宁。
有道是“心净身觉轻”,心若迷乱不堪,则一切皆困厄;内心若清净安然,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本心,不为外界所转所困。
念念清净,修行才能得以稳妥圆满,人生亦能得大自在也。
般若
文章插图
佛门所言的般若,其意思是摆脱无明愚痴,明了世间万事道理的真实智慧。它是六度中最顶级的存在,甚至总括了前五度。
佛门经典《佛子行》有记载:“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此言之意是:如果一个人修行时,没有智慧作为介质,那么五度本身是不能得到圆满菩提果的。般若智慧是六度的根本,修其他五度,就一定要以般若智慧为导向,才是学佛修行的本质。
文章插图
就比如“布施法门”作证:如果一个禅修者没有般若智慧,不明了布施的本质是发心向善,总是为一己之私,为名誉行善布施,那么这种布施就毫无功德可言,有且只少许福德。
由此可见,般若智慧不可少,有了般若智慧,才不会滋生无明愚痴,人才能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清净佛性。
总而言之,修行当有般若作基础,人生也当有般若智慧作“桥梁”,般若随身,就能生活自在。纵使遭遇再多的苦难不堪,都能在一念间逢乐而喜,遇苦不忧。
善用般若思想,人生即可在转念之间变化,有了般若,心境一转,方可离苦得乐。所以修般若智慧,刻不容缓,般若即成,人生何其快乐自在。
推荐阅读
- 梁山最讲义气的6个人,被同一人杀死,帮他们报仇的却是不义之人
- 梁山上有6个不义之人,他们本该被处死,宋江却选择包庇他们
- 唐僧念的咒语只有6个字, 却让孙悟空服服帖帖, 咒语是什么!
- 听到宋江被毒死,武松只说了6个字,道出与宋江情义不再
- 6个版本的郭靖,到底谁的扮演堪称完美?
- 发妻刚离世,他立马将外面的妻儿接回家,6个子女致死也不原谅他
- 一件潘趣酒碗上绘有206个人物“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将开幕
- 鲁智深生擒方腊后说了2句话,共6个好汉听懂了,离开宋江得善终
- 难以想象,这个家族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
- 方腊到底有多厉害麾下八大天王,斩了梁山14地煞,6个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