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理想的团队,和某种理想的关系( 三 )


为什么呢?因为人数是一个非常懒惰而方便地肤浅评估一个团队价值规模的指标 。
“我们公司300人”听上去远比“我们6个人”雄壮有力 。
“我们已经1000人了” , 听起来简直比“我们刚好20个人”好50倍!
正如德鲁克所说 , 在旧经济时代 , 公司的规模和生产率往往由工厂工人数量来界定 ,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 在互联网领域 , 还用这种思路简直是好笑的 。 2011年6个人的Instagram团队支持了1000万用户 , 这种案例的稀缺性掩盖了其深刻价值 , 但并不意味着这种优势应被忽视 。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 , 如果同样是1000万用户的两款产品 , 6个人团队的价值 , 应远大于60个人 。 因为:
团队规模小 , 说明其自动化程度与技术价值高;
小团队 , 往往包含很多多面手成员 , 单兵素质远高于大团队 , 这种素质不仅仅意味着效率 , 还意味着跨领域跨技术思维的交叉(一个大脑中拥有多个领域知识与技能) , 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但3个诸葛亮 , 打败9个臭皮匠的概率高得多;
小团队用较少成本实现了与大团队同样的用户规模 , 说明其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多数情况下) , 犯错更少 , 单位资本ROI更高;
小团队单位时间消耗(burnrate)远小于大团队 , 意味着同样资源情况下生存期更长 , 安全边际更高;
小团队 , 具有变成更强大团队的战略空间 , 而大团队要缩小和改进成本和风险更大;
当然 , 不同产品形态(纯网络产品vs.包含线下部分的产品)之间的团队规模天然存在不同 , 但在同类产品中 , 单位成员产出更高的潜在价值更大 , 这种考量应该被纳入在总体规模的比较中 。
值得指出的是 , 这里存在一个最小有效团队的概念:团队成员的技能集合和工作效率集合 , 应能支持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健康速度 , 并抵御潜在风险 。 在此前提下 , 团队能保持精简的规模 , 保证最高的效率 。
这一理念 , 绝不是简单“小而美”三个字可粗略概括的——你看 , 大众媒体在用庸俗流行词来概括复杂现实这件事上 , 总幼稚得让人哭笑不得防不胜防——这背后应该有深入的权衡和战略思考 , 考验的是团队整体的技术能力和执行效率 。
当然 , 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国家 , 无论是主流市场还是投资界 , 在这问题上会继续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这一点恐怕很长时间都不会变 。
4.锋利的一致性
理想的团队 , 在高度内聚和精简同时拥有互补的技能树 , 这意味着有个体间相当大的差异性 , 但在下面两个层面 , 最好有较强一致性:
补一句 , 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类似 , “当你把它写在横幅挂在墙上的时候 , 它就开始消失了 。 ”——引用自一位前老板 。
审美趣味:你肯定和你的老板(或你就是老板)、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一起争论过产品细节 , 你会明白审美趣味上的一致性多么珍贵 , 以及这种审美趣味严重不一致时有多么痛苦 。 这种一致性 , 对设计与技术驱动的团队是非常强的优势:
日常的设计决策基本不用讨论了 。 “我知道他们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 ”
不会在重大问题上犯错了 。 “早就设定好了设计模版和风格 。 ”
对设计的质量 , 用户体验的关注 , 达到了全团队的重视高度 , 这不仅仅包括产品经理和交互/UI设计师(虽然这几个角色是主导) , 还包括前端后端程序开发团队 , 运营、市场团队等 。 沟通成本进一步降低 。
在这方面 , 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 , 但存在一种趋同的大方向 , 审美趣味的一致性越早建立起来 , 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越高效 。
某种理想的团队,和某种理想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审美趣味一致性是否能建立 , 往往在团队组建时已经决定 。 核心团队成员是否气味相投 , 是否具有近似的文化品味 , 是否能够具备妥协的灵活度 , 从一开始即确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