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学│361期
写作 ? 创造 ? 交流?享美好人生
天水文学 ┃ 让文学走出天水
母亲的缝纫机
印象中,从小到大我们搬过三次家。从最初蜗居的青砖小瓦房,到现在安居的框架电梯房,生活条件的改善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伴随着每一次搬家,一茬茬旧家具、家电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颖、实用的新家具和电器。几十年过去,尽管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家里的一台老式缝纫机,像是一位忠实的朋友,一直默默陪伴在母亲左右。缝纫机不仅加快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依稀仍记五岁那年,一台“蝴蝶”牌缝纫机“飞”入我家的情形:??街坊四邻像赶集一样涌入狭小的空间,围绕在“蝴蝶”身旁,脸上写满了艳羡的神情。邻居眼里的缝纫机,俨然一位羞涩的新娘,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待邻居大婶们七嘴八舌对着“新娘”品头论足一番后,母亲才有机会在缝纫机前坐定,仔细对照使用说明书,对缝纫机的构造进行着认真研究。缝纫机还未正式上岗,已经有好几位邻家大婶预约,打算用这台缝纫机为她们的孩子试做新衣裳。对于邻居的请求,母亲二话没说,点头应允了。??那个时代,邻里之间的关系很和睦。
“蝴蝶”缝纫机的加入,母亲好似添了一条臂膀。从此墙角一个散发着油亮的针线笸箩正式宣告退居二线。不知有多少个日夜,是针线笸箩陪伴着母亲度过的。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脚底下穿着的鞋子,床单、被褥,都是母亲用一针一线熬灯费油拼凑出来的。为此,母亲还落下了眼疾。
文章插图
告别了针线笸箩,母亲终于可以直起腰身为我们添补温暖的衣裳了。记得那些日子,只要吃过晚饭,母亲便迫不及守候在缝纫机旁,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此刻,一堆旧布条终于派上了用场,母亲首先拿它们“开涮”,一条条线不时从布条的身上碾过,留下了密密麻麻的针脚。待这些针脚的步伐走得从容、笔直了,母亲才舍得拿出裁剪好的棉布正式操作。她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为我们兄弟三人赶制三件崭新的衣服,以便过年的时候上身。要知道,平时我们身上的衣服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往往是大哥穿剩的衣服留作二哥穿,二哥穿完了我接着穿。一件衣服,辗转到我身上,基本上已经走样了:不是接了裤脚,就是屁股上留下了有两只椭圆形的大补丁。如果不是母亲针线活做得好,那些衣服也不会超期服役那么久。
还记得母亲在“噔噔”的踏板声中完成的第一件缝纫作品。那是一只军绿色的小挎包,上面还秀了一只耀眼的五角星。那个时代,军绿色挎包正流行,背在身上显得格外神气。后来,在缝纫机陪伴下,母亲陆陆续续为我们改制了旧裤子,缝制了新衣裳。
计划经济时代,缝纫机需要凭票购买,能获得一张缝纫机票不知要等待多长时间。好不容易分配到一张缝纫机票,可惜“僧多粥少”,最终只能通过抓阄方式决定花落谁家。当初抓阄的时候,母亲本不抱太大希望。当身边抓阄的人抱怨运气不佳时,母亲才打开了准备丢弃的一个小纸团,好运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降临到了母亲身上。
文章插图
母亲十分珍惜“蝴蝶”,“蝴蝶”也好似找到了心灵相通的人,配合默契,从不中途掉链子。以前需要半月手工缝制的上衣,使用缝纫机三天就能搞定。虽然购买缝纫机花去不少钱,但母亲觉得值得。缝纫机不仅锻炼了母亲的手艺,也让她体验出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
缝纫机不仅为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也时常吸引着邻居大婶们造访。今天张家大婶来要给孙子做个围脖,明天李家大婶要给她家掌柜做条裤子,后天赵家大婶拿来一块方格布,想用缝纫机走一条边……??????“蝴蝶”又变成了连接邻里的纽带。
邻居来我家的脚步勤了,做衣服留下的“纪念品”——碎布头也变得多起来。母亲捡了很多好看的碎布头收集在一起,要为心爱的缝纫机缝制一件好看的外衣。母亲先将这些不同花色的碎布头裁剪成小正方形,然后一块一块拼凑缝制在一起,一件充满着趣味的缝纫机套亮相了。母亲是个有心人,还为缝纫机套配上一圈木耳边。直到现在,那件美丽的机套还穿在缝纫机身上,尽管随着时间流逝颜色变得不再鲜艳,但质朴、美丽的韵味一直没有改变。
推荐阅读
- 宋氏三姐妹的母亲,留个世人的3条处事哲学,字字珍贵
- 《金色花》
- 每一位老母亲,都是等待出道的练习生
- 李逵接母亲来梁山享福,半路李母被老虎吃了,为何梁山众人大笑?
- 民国有才情又绝情的女人,母亲去世前想见她一面,她只寄去一百元
- 一曲革命母亲的动人赞歌!锡剧《离歌》献礼建党100周年
- 李逵母亲被虎吃了,宋江、晁盖听后,为何会放声大笑?
- 母亲节送给母亲的花朵,应让它从我们的手中盛开,康乃馨花朵教程
- 《月牙儿》:母亲沦为暗娼,女儿由最初的抗拒到加入其中
- 极完美的女子,不完美的母亲——黛玉之母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