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诗咏大熊猫
苏东坡或是第一人
文章插图
野人献竹公式
羞愧不能飨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时年26岁的苏轼通过科举,经王安石签发,任大理寺评事、签书陕西凤翔府判官。苏轼长期生活于山环水绕的蜀地,首次置身陌生的黄土地,迈开了出仕的第一步。
凤翔古称雍州,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苏轼在凤翔任上,除了“签署一局,兼掌五曹文书”外,还负责着“编木筏竹,东下河渭”供应“皇木”,以及集运粮米、刍秣供给西部边防的两大要务。官位不高,但他殚精竭虑,为当地百姓减轻负担,留下了很多事功。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春季,凤翔久旱不雨,旱魃肆虐,苏轼与太守一道前往太白山祈雨,祭祷灵验,天降甘霖,解除大旱。当时,由苏轼倡议在城内建立的一座亭子也刚巧建成,于是他便欣然以“喜雨”命名,写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记》。
可以说,凤翔也是苏轼文学的一个全新的起点。有些人的仕途是在深宫,而苏轼的仕途是深入民间,耳闻目染的百态生活为其文学创作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凤翔八观》《石鼓歌》等130余篇诗文和《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名篇佳作都成于凤翔。
文章插图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苏轼在此写作的一首标题为《竹公式》的诗(见《苏轼诗集》卷五),很少引起人注意:
野人献竹公式,腰腹大如盎。
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
鸱夷让圆滑,混沌惭瘦爽。
两牙虽有余,四足仅能仿。
逢人自惊蹶,闷若儿脱襁。
念兹微陋质,刀几安足枉。
就禽太仓卒,羞愧不能飨。
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
虽然古人历来相信道法自然,不可随意违背天道,但饮食一道,似乎就顾及不了那么多。山人村夫自然不为这些道义所桎梏,积极寻求其山野美味。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凤翔当地有村夫送给苏轼一只称作竹公式的动物,而且“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这个动物对今人来说相对陌生,根据诗中“腰腹大如盎”和“两牙虽有馀,四足仅能仿”来推断,以往学者认为是形似豚鼠的一类动物。有人认为,这一动物,似乎就是在四川川南竹海之间容易见到的“竹公式”,四川民间称之为竹鼠、竹牛。
《康熙字典》:公式【亥集下】【鼠部】《唐韵》力求切,音留。《说文》竹鼠也,《玉篇》似鼠而大,陆佃《埤雅》:一名竹公式。《食物本草》鼠:食竹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鸭。又《广韵》:力九切,音柳,义同。
浙江的《赤城志》特意记录说:“赞宁云:凡竹刺入肉不能出者,公式此物(竹公式)立消,以其食竹故能化竹毒也。”取的所谓以毒攻毒,但现实里似乎并非如此。
俗话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竹公式”。早在2000年前,竹鼠是朝廷高官才有资格享用的珍贵食材。《清稗类钞》说:“竹鼠,一名竹公式,似家鼠而大,毛苍色,尾极短,目细而长,前足不分趾爪,行极迟钝。”据《本草纲目》记载,竹鼠肉可解毒,补中益气。竹公式已经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在苏轼看来,眼前这个动物“腰腹大如盎”,模样可爱,自然不愿意杀而烹吃,他更着意“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的味蕾,“盖欲食熊掌”(孔凡礼撰《三苏年谱》第一卷,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424页)。苏轼笔下多次提到“熊白”,乃是熊背上堆积起来的脂肪,寒冬腊月肥膘长够的熊才有。
对于这一“竹公式”事件,当时同在凤翔的其弟苏辙也用次韵作诗一首《次韵子瞻竹公式》: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公式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推荐阅读
- 朋友犯了错误,苏轼便作词调侃,对方不生气,倒还成了一段佳话!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 网红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苏轼:我的原句比这句好
- 晚上别看这3本小说,怕你会忍不住熬夜,我都长熊猫眼了!
- 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卜算子》,自誉为凤凰,末句意境高远
- 牡丹江雪堡“熊猫”驾到
- 苏轼落魄时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连写两首词送她,都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