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佛家朴素庄严,信奉汉传佛教的僧侣们要遵守戒律。在世俗人士的眼中,青灯古佛的日子无比枯燥。但在高僧大德的心中,能长伴佛陀就是最好的修行。
李叔同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他为世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某个黄昏,李叔同毅然决定远离俗世,去寺庙侍奉佛陀。谁都不知晓,正值壮年的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若无佛学典籍的熏陶,李叔同也许很难会有日后的成就。
文章插图
01.
光绪六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李叔同家境显赫,父祖名下产业无数。李叔同的祖父认为,若是没有权势,钱财再多也守不住。为了保住偌大的家业,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刻苦学习,成了科举场上的幸运儿。
李世珍成了进士后,被朝廷授予吏部主事的官职。值得一提的是,李世珍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是天然的同盟关系。与李鸿章比起来,李世珍的仕途非常不顺。几经挫折后,李世珍心灰意冷,索性回天津继续做生意。李叔同并非李世珍的嫡子,他的母亲嫁入李府时刚满十八岁,而彼时的李世珍已经年近古稀。李世珍六十八岁时,其第三子出生。
文章插图
李叔同出生的时候,李世珍已然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由于长子早夭次子又素来多病,老来得子的李世珍非常宠爱小儿子。李叔同五岁那年,老迈的李世珍撒手人寰,李叔同最幸福的时光随之结束。李世珍笃信佛教,在其弥留之际,李世珍多次嘱托家人为他办一场以佛家仪轨为主的葬礼。故而在他死后,李家兄弟请来了很多僧侣超度老父亡魂。在这场葬礼上,年幼的李叔同被那些诵唱梵文经典的佛家僧侣们深深吸引。
文章插图
02.
李叔同全然不知,父亲的离去会对他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因为是庶出的原因,李叔同并没有分到多少遗产。为了维持生活,李叔同和他的母亲竟然困窘到了出售藏书的地步!李家终归是书香门第,李叔同年岁渐长后,便跟随二哥李文熙接受传统教育。李叔同如同仲永一般,是乡野称颂的贤才。与仲永不同的是,李叔同并没有泯然于众人,反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师。
文章插图
李叔同六岁开蒙,十岁就精通典籍,待到他十三岁时。就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和书法家。此后的李叔同,就像开了挂一样,一步步走向了文坛巅峰。任谁都不会想到,“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绝句出自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李叔同文采斐然,他总是能创造出让文坛众人震惊的作品。十六岁时,李叔同又入辅仁书院学习。李叔同自小便被家族长辈视为振兴宗族的希望,过多的压力让这位少年不堪重负。
文章插图
03.
李叔同求学之余为了释放压力,经常去听戏。李叔同不仅喜欢听戏还喜欢唱戏,有时候还会上台吼上两嗓子。李叔同的二哥对于弟弟爱好并没有过多干涉,弟弟毕竟还是个孩子,强力压制只会适得其反。李叔同的初恋,就是一个以卖唱为生的伶人。姑娘叫杨翠喜,是天津有名的花旦。二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李叔同为心上人写了两首词。只可以好景不长,杨翠喜被庆王强纳府中。
文章插图
李文熙为了缓解弟弟的相思之苦,就开始为弟弟物色适合结婚的女子。对于哥哥安排的婚事,李叔同起初是拒绝的。但哥哥承诺,只要李叔同成亲,就会分给他三十万银元,并准许李叔同带着母亲分府另住。成家后的李叔同,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戊戌变法期间,他自称是康有为的学生,支持变法图强。待到慈禧掌权后,他又带着一家老小去往上海避祸。以今人的视角来看,李叔同是一个十足的薄情汉。李叔同的原配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但李叔同对妻子却非常冷淡。
推荐阅读
- 魔道祖师中,大家最怕听到什么?看到第三句已经忍不住哭了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隋唐演义中没有交待的十大人物结局
- 品书香,青岛63中举办首届“虎山文坛”名著阅读竞赛
- 经工集团党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甜宠文不是因为喜欢,谁会护着你
- 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何称鲍叔牙为鲍叔?先秦人的名字有点复杂
- 一代儒将诗意雄安
- 大金开国礼器——人面犁头建元收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