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站在高山之上,回望长安,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博美人一笑,不知废了多少人力物力。历史的画卷缓缓打开,这是大唐最繁华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不可一世,自称是谪仙人的李白,纵情潇洒,世间万物都不归眼底,唯有明月是心之所向。接着是一曲霓裳舞衣,飘然起舞的杨玉环,身边是音声相和的李隆基。这故事的人、事都和一座城市有关,那就是长安。
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文章插图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从那时开始,长安就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最初它叫镐京,是周武王平定天下,开创八百年基业的地方。后来它叫长安,包含着中华民族永久不变的梦想——长治久安。时光流转到大唐,彼时的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国都,它的前身是隋朝的大兴城。隋文帝站在这座历经了800年时光的汉代长安城,久经战乱,满目疮痍是岁月遗留的斑驳痕迹,于是隋文帝下令召集百万民工,花费9个月的时间,在汉代长安城的东南方向建了一座新城,命名为大兴城。进入唐代之后,在大兴城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大明宫等建筑,于是一座规划严整,气势浩大的长安城就出现了。
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文章插图
在无数唐朝诗人眼中长安城市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唐朝鼎盛的象征,“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在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中,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还是降临在了长安城头上。
作为一个王朝的首都,必定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人口的急速增长,建国初大唐政府可以控制的人口为1235万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人口就已经达到了8000万人,要知道西汉巅峰时期人口数量也不过6000万左右。仅仅就长安一城人口就超过了300万人,要知道一个城市容纳人口的数量是有限的,这里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资源、地形、地理位置和其他物质资源;接着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最后是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城市管理,军事保护等。
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文章插图
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地区,沃野千里,濒临渭水,森林密布,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但是随着长安城人口的迅速膨胀,在农业上需要开垦更多的耕地,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到了唐玄宗时期,整个长安城周围已经没有巨木可以供应采伐,只能从山西、蒙古等地去取得建筑材料。
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文章插图
关中地区森林的锐减就意味着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在先秦时期,关中平原的水资源丰富,在长安周围更是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号称“八水绕长安”。到了唐代末年,泾水、渭水、灞水等河流水流量越来越小,甚至时常发生断流的情况。水资源的紧张本质上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据史料记载,唐朝中期的公元八世纪,发生了37次旱灾,每三年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是古代各朝面临着最大现实危机,民以食为天,在缺粮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农民暴乱,路有饿殍的情况又会引发瘟疫,逃难的人多了其他城市又无法满足供给,总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华夏族第一城,风光了6千年,死于公元907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