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 记载安史之乱后“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大量人口死于战争,人命尚且不保,又如何会去发展经济继续纺织。
而相对于北方,南方地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较为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得南方丝织业维持在稳定且不断发展的状态。至此南方的纺织业超越了北方,南方的丝织业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方向。
文章插图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重心也随之在南方完成了反超,而宋代南方的丝织业以棉纺织成为主要产品。
棉花自宋代之前已传入千年之久,然而一直只在边疆种植,棉花在宋元时期的兴起是源于技术的进步,而在此之前,棉布市场很小,随着棉布发展,宋元时期的赋税征收也开始转为棉布。相对于北方,由于战乱等因素导致纺织技术落后所以一直以征收丝帛为主。
到了明清时期,棉布已经成为征收赋税的标准,如果说宋元时期还只局限于江南等地区,那么到了明清时期棉布作为赋税已经普及到天下了。《农政全书》卷三五,《 木棉》记载此时的的棉布种植已经是;“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 人无贫富皆赖之。”
同样的长江流域的丝织业形成了多种的特色名贵丝织品计有罗,袋,纱,绢等多种种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丝织业重心的最终南移的整个发展脉络。
文章插图
二、丝织业重心南移的原因探析
1.自然原因为其提供发展的土壤
在纺织业重心南移前,北方纺织业分布于黄河流域,在唐代以前,黄河流域平原广阔,土质肥沃,水热条件相比于现在要更为适合养蚕,而同一时期的长江流域还被视为蛮荒地区,森林茂密,农业还处在刀耕火种的落后水平。因此,早在黄帝时期,黄河流域就被人们不断改良这也就是为什么蚕桑会在黄河流域最先发展。
而到了一世纪以后,黄河流域水热气候开始发生改变,常伴随着寒冷霜冻的天气,而蚕桑生长最为适宜的是在二十到三十摄氏度之间,黄河流域在公元一世纪到四世纪时气温不断下降,到四世纪已经和今天黄河流域差不多了,因此黄河流域丝织业受到先天条件不足的影响也就势必会遇到发展受限的状况。
【古代丝织业:最早发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何会在南方成型?】与此相反的是长江流域,经过三国,东晋,南朝的开发,南方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历代南方统治者越来越注重南方的开发,南方的条件逐渐改善。《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而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两汉的水热条件,以及土壤的适宜,桑蚕在这里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水源丰沛,热量充足,吐出的蚕丝也就要好于北方。粮食在江南地区并不缺少,《宋史》;“地广业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由此桑蚕作为家庭副业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主要发展的产业。
文章插图
2.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丝织业的转移
丝织业重心南移中无可避免的就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除了南方优秀的自然条件外就是在南移期间,南方的社会相对稳定,而北方政局动荡,百姓生活极为困苦《晋书·食货志》记载北方:“及惠帝之后,政教陵夷,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子,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晋室南迁后,由于大部分国土在南,也就将重心放在南方进行培养。东晋士族谢氏的山庄依山傍水,水田纵横,不仅能满足庄内人的粮食,还有能力去发展果业,纺织业,农民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就会积极发展畜牧业和丝织业等家庭副业,这也就为纺织业最终在南方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先决条件。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
- 松鹤延年——名家笔下的松鹤图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