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之年要来了:汽车智能化的难点、赛点和转折点( 二 )


近期苹果入局造车更被视为最大的搅局者 ,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 , 苹果公司的首款电动汽车已经在美国加州路上测试 , 将于2021年9月发布 。
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了行业的标杆 , 尽管腥风血雨 , 入局者仍要厮杀到底 。
02
汽车智能化的难点
汽车智能化首要的难点 , 在于技术难题 。
智能网联汽车用到的技术有很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智能驾驶原理、嵌入式系统、信号和信息处理、云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原理、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 。
一项技术已经很复杂 , 况且每一项研究成果背后可能包含数十种技术 , 当下的智能车企很难完成所有的硬件研发和智能技术 。
另外 , 如大数据、5G、云计算 , 必须依赖于足够的数据场景和基础设施建设 , 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事情 。
正因此 , 国内的入局汽车智能化的多采用“术业有专攻”的方式:阿里和腾讯的云计算能力强劲 , 依托云计算可以实现切入汽车出行的数据处理 , 实现优化出行路线、智能化管理车队、远程调配自动驾驶等功能;
华为的ICT技术毋庸置疑 , 特别是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存储、分析等领域 , 华为是业界的标杆 , 如最近推出的Hicar , 华为车载智慧屏 。
对于一些企业 , 本身并不具备基础设施的研发实力 , 它们会选择更加聚焦的方式 , 如在2B领域选择限定场景商用车如叉车、物流车 , 在2C领域会选择和景点合作推出旅游观光车 。 这种细分赛道的选择让汽车智能化市场在干流(乘用车)充沛的情况下 , 尽可能分化支流 , 丰富了中国的汽车领域的智能化市场 。
但近几年来不论是造车新势力也好 , 传统汽车转型也好 , 汽车智能化的市场突然爆发 , 创业公司林立 , 供给侧也涌现了很多智能化解决方案 , 激光雷达技术、智能停泊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
这引发了汽车智能化的另一个问题——产业整合 。
东风汽车副总裁陈昊说到 , 目前的智能汽车技术并未稳定下来 , 由于各家智能汽车技术路线的选择差异 , 当前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期 。
众多公司给出了多样的智能化技术方案 , 但都并不完全适应市场 。
行业虽然多点开花 , 不过呈现的多是“散兵游勇”的局面 。
这也就意味着 , 汽车智能化市场虽然大 , 但是分到每个企业手里的营收有限 , 而研发成本却高企 , 很可能成为压死众多企业的稻草 。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市场份额 , 营收覆盖不了成本 , 企业也很难走远 。
这个问题的解决 , 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链的深度合作 , 利用彼此的技术优势降低研发成本 , 这也是大多数传统企业选择的道路 。
如今年11月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正式宣布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之间的合作 , 其中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系统的供应商 , 为新能源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 华为是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 通过不同产业链合作 , 推进汽车智能化 。
另一方面 , 则是通过强大的自研实力 , 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抬升溢价能力 。
如特斯拉 , 除了一部分MCU芯片 , 电池系统对外采购 , 其自身OTA系统 , FSD芯片 , 包括搭载在这些系统和芯片商的算法体系都采用自研 , 特斯拉也在这些领域深耕多年 , 其技术获得行业的认可 , 这也为特斯拉系列车型的量产和溢价销售打下基础 。
03
决胜之年来了
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 ,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直言到 , 随着未来补贴的逐步退出 , 新能源汽车进入“硬碰硬”的时代 , 智能化将会是决胜的关键 。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夺中有两条战线 , 第一条是以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力供应设备为基础的能源之战 , 这部分器件提供是养料 , 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前提 。
第二条是以无人驾驶、5G为方向的智能化 , 在实现万物互联、自动感知中 , 它提供的是未来的想象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