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忠犬”贾充,为何屡屡被司马炎“教做人”?( 四 )


司马昭的“忠犬”贾充,为何屡屡被司马炎“教做人”?
文章插图
孙皓投降平吴之战结束后,司马炎论功行赏,贾充作为总帅,自然也有丰厚的赏赐。但贾充想到自己在这次战事中的表现,不禁战战兢兢,亲自跑到宫中,来向司马炎请罪。听到贾充前来请罪,司马炎不禁苦笑——这些年来,贾充对他说的话,不是推辞就是请罪,估计司马炎也听烦了。烦归烦,面总是还要见的,何况,司马炎还有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要当面问问这位贾太尉。于是,司马炎命人将贾充请进东堂,君臣二人终于面对面地坐了下来。这两人具体说了些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但衔笔猜想,有一个问题,司马炎一定会问:“您辅佐我父亲时,忠心耿耿,甚至不惜背上弑君的骂名,为何自朕继位后,您却总是不和朕一条心呢?”面对这样的诘问,贾充会怎样回答呢?在衔笔看来,他没法回答,也不必回答,因为答案是明摆着的——当年的贾充,一无所有,自然不害怕失去,他的唯一道路,就是当好司马家的“忠犬”,用血淋淋的爪牙,来换取向上攀爬的道路;而现今的贾充,荣华富贵,位极人臣,他的一举一动,莫不牵涉着整个贾氏家族的命运。于是,与当年曹魏朝廷中那些官员们一样,贾充抱着权柄与财富,开始计算、观望、动摇,慢慢地,他从一只猎犬,变成了拼命寻找藏身之处的狡兔。然而,贾充却忘记了一件事——无论何时何地,皇帝所需要的,只有“忠犬”而已。衔笔说:因为刺杀了皇帝,在大多数的历史叙事中,贾充都是以巨奸大恶的模样出现的。然而,当我们深入到史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他精明强干、野心勃勃,他不惜代价,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飞跑,得到权力后又变得小心翼翼、裹足不前,甚至连连摔倒......屠龙的少年,最后又化作恶龙——这样的悲剧,总在历史上循环往复的上演着。贾充,不过是又一个在循环中无法自拔的普通人而已。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廿二史札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