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图强。
谭嗣同被好友举荐应召入京,在临行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
或许,谭嗣同对于北上京师的结局早已有了预知。
刚一入京的谭嗣同便得到光绪皇帝的重用,被授予四品卿衔,参与维新变法的谋划事宜。
光绪皇帝满怀希望地对谭嗣同说道:
“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
光绪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此时的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立刻开始筹备变法事宜。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维新派认为:
洋务运动仅将“制器”作为学习的重点是不够的,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谭嗣同主张学习西方,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甚至提出设立议会,君民合治。
按照民族资本主义的设想,他还预言了未来社会:
“君权废,民权兴,得从容谋,各遂其生,各均其利。”
不过,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推行的变法只是针对当时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们只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宣传,很少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这使得维新运动的收效微乎其微。
作为维新派的实际领导者,康有为曾给光绪出了个主意:
把一切高官厚禄王公大臣的职权,表面上保留不动;却同时重用一些小臣来主持变法工作。
这样一来,官位高的重臣反而成了空架子,康有为、谭嗣同等小臣倒成了掌握实权的人。
这便是康有为想出的“架空之策”,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招将给维新派带来灭顶之灾。
以儿皇帝的小臣,去架空老太后的权臣,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就在维新派正准备大展身手之时,京都早已变了天。
不久之后,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返京,并正式临朝训政,同时下令京都戒严,随即开始幽禁皇帝、废除新政、捕杀变法派。
康有为、谭嗣同运筹已久、抱有极大希望的“戊戌变法”,就在慈禧太后的举手之间化为泡影了。
维新变法的失败,在于时局的限制,也在于领导者的失误,同时印证了中国需要有一场彻底的革命,来推翻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
文章插图
(康有为)
文章插图
精魂激励后世
【为什么善人多磨难,好人不长命?】1898年9月24日,一群官兵冲进了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
面对气势汹汹的官兵,谭嗣同镇定自若,并没有丝毫慌张。
只见他淡然说道:“我知道你们会来。”
官兵向他出示了抓捕令,谭嗣同神色不变、从容起身,整肃衣冠后,对缉捕者拱手抱拳为礼,随之被缚而去。
一切突如其来,一切又全都在谭嗣同的意料之中。
因为早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躲在日本使馆的梁启超就劝他避难海外,但他断然拒绝道: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日本使馆提出可以为谭嗣同提供避难所,但他表示:
“丈夫不做事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外国变法无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不是没有机会逃走,只是他希望自己的死可以唤醒中国人的血性。
因为他早已认定:惟有流血,方能洗涤顽固的尘埃。
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神采飞扬,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墙作书。
看守问其何为,他笑着说:“作诗罢了。”
只见他写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之雄心壮志,早已飞出牢狱,感染了每一个进步人士。
推荐阅读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为什么没人收孙悟空当坐骑?”哈哈哈怕被毛扎可还行?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曹植为什么会怀才不遇?才高八斗的确不假,醉酒误事也是真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为什么一定要读《地藏经》四位高僧大德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