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史常常是我们大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三国时期的历史诞生过太多的英雄人物,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资,这些都像是夜空里的点点星光,在那段纷争战乱的时代熠熠生辉。
今天聊关于三国的话题,首先想摆明的一点是我们大众对于三国的历史认识问题。大多数人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最初的认识基本都是来自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中,无可否认,罗贯中给先生的这本书写得确实精彩,对于人物的刻画,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都是有独到的方法。
文章插图
但是这本书再好都不可以忘记这本书的性质:《三国演义》始终是一本小说,我们研究历史是不能拿一本小说作为自己的史料依据的。就如同《三国演义》里写道刘皇叔战胜了,就是众望所归,百姓欢呼喝彩,曹贼败落,就是罪有应得,这种观点是要纠正的。
在那场三国战争中是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三者都是在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服务的。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三国的实力,在古代,人口作为劳动力和兵力的来源是最能体现一国的实力的。魏国在公元260年左右有户口66万户,人口443万人;吴国250万人;蜀国亡国时约有28万户,94万人。很清楚就能比较出来,不考虑特殊因素,就从人口数量来说,魏国统一是有绝对的实力的。
文章插图
再来看张绍,张绍是蜀汉大将,车骑将军张飞的次子。张飞长子是叫张苞,此人也是如同张飞一样的豪杰,可是世事不顺英雄,张苞早逝。在张飞十分窝囊地死后,张绍就继承了张飞的爵位,后来官位达到尚书仆射,侍中,也说得上是刘禅身边的人物了。
文章插图
那时的故事也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钟会领兵征讨蜀国,与姜维之部发生战争,后来邓艾趁两军激战时,带兵偷袭锦阳,当时在锦阳镇守的是诸葛孔明的儿子诸葛瞻,邓艾想要劝降诸葛瞻,诸葛瞻倒是有志气,坚决不同意,并且将邓艾派来的使者给斩了,后来两军相争,诸葛瞻惨败,自己也战死在沙场。
【张飞一生鞠躬尽瘁,为何他儿子向魏国投降?难道是刘禅的意图?】锦阳获胜后的邓艾当时乘胜追击,打到蜀国国都成都,在是守是投的争执下,最后蜀国选择了投降,就是由张绍前去议和投降的。
文章插图
后人多感叹张飞英勇无比,曾经在当阳桥上就凭自己一杆长矛,喝住了十万魏兵。谁又曾想到自己的儿子却是个窝囊废,带头投降敌人。我认为张绍的投降不能说得上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他也是被形势所迫。
首先我们已经在开头明确了这三个国家的国家实力之间的悬殊差异,蜀国作为当时最弱小的国家,其失败灭亡都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所以,在当时张绍面临的选择不是"忠"或"降",而是"无论怎么抵抗都会被打败的忠心"和"投降以保存性命",这样看来,张绍的不同于父辈的选择就不那么刺耳了。
文章插图
其次我们说张绍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刘禅班子的忠臣,就相当于是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地位。他可以做到这个位置绝对不是仅仅由于父辈的原因,他可以到这个地位很大的原因是他的想法是符合当时的执政者也就是刘禅的看法,因为没有人会留一个成天和自己吵架意见不合的人在自己身边。
所以张绍带头投降,也可以说是刘禅的意思。他是代表整个刘禅利益集团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其实张绍向魏国投降,是刘禅的意图。
推荐阅读
- 一生仅演一部作品就退出演艺圈,现却身价过亿,捐上百所希望小学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李煜病中写下一诗,道尽一生悲凉,仅开篇两句,便催人泪下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宋仁宗一生究竟有多牛,竟让乾隆如此崇拜?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他一生征战从无败绩,只可惜天妒英才,留有后世佳名!
- 民国“宠妹狂魔”,妹妹裹脚太疼,哥哥:我养你!用一生履行承诺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