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玄幻的事:“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如今去了哪里?

“完璧归赵”的故事家喻户晓,作为美谈千载传诵。然而,关于“完璧归赵”历史典故中的关键物件“和氏璧”,它的来历、它的经历本就是个扑朔迷离的千古待解之题,但这都可以理解?可是它扑朔迷离的终极归属,和氏璧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究竟去了哪里?今天它又在落在了哪里?其诡异程度,恐怕时至今日,依然无人能解!
历史最玄幻的事:“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如今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和氏璧,在中国历史上,是作为历代封建帝王皇权最高的象征而存在的一块美玉。自然,历史传记以至传说中,不乏对它的神话。如果,您想了解和氏璧“前生后世”的真正谜团,我们不妨从和氏璧的传承脉络谈起。《战国策》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什么意思,实际,“砥厄”“结缘”“悬愁”“和璞”这四个名字,它们都代表了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玉,只不过被发觉的历史朝代不同,而其中的“和璞”正指的是“完璧归赵”这一历史典故中的传世珍宝“和氏璧”。和氏璧扑朔迷离的“诞生”奇迹:“卞和、璞玉”真的吗?提到《战国策》“楚有和璞”,提到“完璧归赵”,这里大家有个待解的疑惑,在“完璧归赵”的历史记载中不是说和氏璧是赵国的吗?而在《战国策》中,怎么写成了楚国的了?原来,历史上,和氏璧在“完璧归赵”历史事件之前还有点故事!《战国策》所述没错,和氏璧原本确实属于楚国之宝物。经考证,有和氏璧最早记载的见于《韩非子》、《新序》等,而且情节大致相向:在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一位叫做卞和的琢玉能手,他在荆山得到一块玉璞,然后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玉工查看后认定为石头,卞和被厉王以欺君之罪砍去左脚;后到了武王当政,卞和再次捧着璞玉献宝,可惜和上次一样的命运,而且还失去了右脚;接着文王当政,卞和想到天下君王皆不识宝,悲伤之余,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便继续哭血,文王听说后,命人找到卞和剖开这块璞玉,果见是稀世之玉,便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历史最玄幻的事:“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如今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由以上和氏璧诞生的历史故事,大家已经可以感觉出和氏璧果然不同世间寻常物,否则怎么楚国三代君主,身边那么多鉴宝能人,几乎人人难识此物,而唯独有卞和一人坚信是宝!当然,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是这样的: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看见有凤凰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他根据古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认定此山必定有宝,于是仔细寻找,便发现这块玉璞。总之,关于和氏璧的“诞生”,不仅卞和本人,以及他发现的这块包藏了和氏璧的璞玉原石,这两者,从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大家似乎在听一个神话或者历史虚构编撰了的故事。关于和氏璧来源的这段历史记载,甚至,在清代以至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怀疑其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就连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也曾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因此可以说,此事扑朔迷离!和氏璧扑朔迷离的“归赵”疑团:原楚之物何以现于“完璧归赵”?关于“完璧归赵”的典故,想必,它会给大家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大家似乎感觉根据典故所述的历史情景,和氏璧应该原属于赵国之物吧。然而,有些事情是不容争辩的,史书记载中,几处申明和氏璧“诞生”之初确为楚国之物。可是那为何在“完璧归赵”这一段历史故事中,又成了赵国之物呢?而且就连大名鼎鼎的蔺相如也都宁舍自家身命不舍和氏璧呢?
历史最玄幻的事:“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如今去了哪里?
文章插图
很明显,关于和氏璧是如何从楚国到赵国的这一段历史事件,有历史记载的痕迹是“断代”的。也就是说,在这之间,没有人能确切说明其间发生过什么?于是,和氏璧楚物现赵,就有了如下三个版本的民间说法:第一种:和氏璧在楚国现世后,被当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这一说法,虽然似乎觉得可信,但是也难经推敲。它只是笼统的一笔带过说“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可是楚国向赵国求婚,到底是楚国的哪位王孙公子,或者公主向赵国求婚呢?到底是哪位嫁给了或者娶了哪位?从确凿能够拿出历史证据的记载,似乎真的含含糊糊,无从定论。显然这一说法,扑朔迷离!第二种,楚威王时大宴门客,张仪趁乱偷走了和氏璧,后辗转为赵国君主赵惠文王所有。据《战国策》记载,和氏璧一直为楚国所有,被奉为国宝,在楚威王时,和氏璧被赐予攻打魏国有功的昭阳令尹,一次,昭阳设宴招待门客,将和氏璧拿出供众参观,突然,宾客中有人起哄,从而引起骚乱,之后,摆在桌上的和氏璧便不翼而飞,显然是被人偷走了。此时,在昭阳的门客中有人指认“是门客张仪盗走了和氏璧”。于是,昭阳对张仪进行拷打讯问,由于张仪拒不承认,最终也未有结果,只好放走张仪。而且,在之后,张仪在秦国为相,也曾因为此事报复过楚国。总之,从此和氏璧的下落无人知悉,后来,也不知道是经过了怎样的周转往复,反正和氏璧的影子在有历史记载中的赵国出现了。不过这在《史记》中只记载了:前3世纪时期,和氏璧为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惠文王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