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却一直不受重用,蹉跎终身,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李白不愿意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入官场,耽误了大把时光
李白对科举考试很是鄙弃,不愿意通过这个方式进入官场。而他选择的方式是游历天下,结交名士,以自己的卓越才华吸引统治者的目光,从而被引荐走上仕途。
开元十二年的时候,李白二十四岁,这一年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光交天下贤才,一直到18年后,李白42岁时,才在贺知章的引荐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新唐书·李白传》
这个职务起点很低了,根本没有品级,不算正式的官员。
如果李白要参加科考的话,以他的聪明才智,应该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考中。但天马行空的性格,使他不愿意写备受拘束的科考文章。
文章插图
出名要趁早,进入仕途也要趁早,42岁才接近皇帝的李白,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才会不加收敛地表现文人的恃才傲物,以显得与众不同。
二、李白遇到唐玄宗的时候,已经不是唐玄宗意气风发,励精图治的时代了
李白到了长安之后,遇到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很赏识李白,李白也跟玉真公主十分地暧昧,他也希望搭上玉真公主这条线,靠上皇帝。
【李白为了出人头地,甘心被公主包养,为啥还没有功成名就】但可惜的是,李白没有在最好的时代里遇到最好的唐玄宗。等他见到唐玄宗的时候,已经是天宝年间了。
李白在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时代里,游历天下。这时的唐玄宗正年轻气盛,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任用贤臣,使得唐朝走上巅峰。
而此时的唐玄宗不再专心国事,而是专宠杨贵妃,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国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唐玄宗并没有重用李白,只是把他当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罢了。
文章插图
三、李白政治眼光差,错过了投奔唐肃宗的好时机,却跟了野心家永王李璘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称帝,就是唐肃宗,他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刚刚登基的唐肃宗手下正缺少人才,一定会重用李白这样天下闻名的人来巩固统治。可惜李白投奔了野心家永王李璘。
虽然李白看出李璘有野心后离开,但还是在李璘造反后,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唐才子传·李白传》
这一点上,杜甫就比李白强。杜甫还知道要投奔,也要投奔皇帝呀!杜甫跑到唐肃宗那里后,被任命为左拾遗。
四、至于李白性格狂放、情商较低就不多说了,这两点大家都明白
文章插图
李白就是个书生,自命清高,放不下脸面,不愿意当舔狗,还屡屡得罪权贵,所以也就不会有地位高贵的人真心支持他。
综上,李白怀才不遇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性格的悲剧,同时也可以说李白根本不适合官场。但“诗人不幸诗家兴”,正因为李白的仕途不顺才让我们有幸欣赏到他如此丰富多彩的瑰丽诗篇。
推荐阅读
- 李白晚年又遭流放,却豪情不减,一首浪漫七绝尽显“诗仙”本色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郑午昌绘《李白诗意图》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唐诗三百首》谁的诗最多?王维第二,李白屈居第三,谁是第一?
- 李白出生在哪里呢外西北的条件太好了,俄罗斯真会挑地方
- 不可思议!如来为了取经事业能顺利进行,曾经对李世民下过毒手
- 放牛童子没有摘桃子给孙悟空吃他去五行山也不是为了看望孙悟空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