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富春山居图》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一度被人称为“神品”。历代画家都把能亲眼目睹《富春山居图》当作一生的一大幸事,同时也是收藏界大佬毕生都想得到的至宝。
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画作,黄公望是元代画家中被公认技法最高的,他的一生画作很多,他本人也很长寿,一直活到了80多岁。《富春山居图》就是他最后一幅画作,当然也是最得意之作了。《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宽33厘米。和其它中国著名山水画所不同的是,它创作的时间比较长,黄公望79岁就开始构思了,那一年他和挚友无用师一起来到了富春江边的别墅赏景。因为富春江风景秀丽,加上又有知音同在,黄公望灵感来袭,提笔勾勒出了《富春山居图》的长卷。黄公望的身份很特殊,除了是画家以外,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道士。古代的道士是要外出云游的,因此在他最后的四年时间里,只创作了《富春山居图》这一幅作品,至于《富春山居图》是何时完成的,目前也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富春山居图》至少画了三年。
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可以视为黄公望的一个艺术遗嘱,这里面蕴含了最精粹的艺术和道家的深义,其境界深远。因此,《富春山居图》成为了后世画家临摹的佳作。《富春山居图》自诞生后,便受到了追捧,它所经历的故事也极富传奇色彩。其中“焚画殉葬”最为出名。清初时,《富春山居图》被收藏家吴洪裕所得,他对此画爱不释手,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将《富春山居图》藏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中,从不离身。吴洪裕临终的时候,对家人并没有什么交代,但憋着最后一口气要让家人将《富春山居图》焚烧为他陪葬,可是他对家人并不放心,要亲眼看着家人把画烧掉,否则就不闭眼。当他的侄子拿来火盆将《富春山居图》点燃的时候,吴洪裕也终于了结了最后一个心愿与世长辞了。
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可让吴洪裕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侄子并没有烧掉《富春山居图》,而是在点燃之后赶紧将画从火盆里抢救了出来,虽然《富春山居图》免遭噩运,但是也受到了损害。画面中间被烧出了几个大洞,断为两截。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被装裱成了两幅画。前面一段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名为“剩山图”;后面一段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经过这番磨难后,后来又与乾隆皇帝演绎出了一段故事。乾隆十年,乾隆帝收到一卷《富春山居图》,这画画的十分精致,但却是仿品,被称为《子明卷》,如果不是大家,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就连见多识广且对书画颇有研究的乾隆帝也被”迷惑“了,他将其视为真迹,还饶有兴致地在这副画上题了很多跋,而且还让当朝许多名家也题跋。
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让乾隆没有料到的是,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时,又有人送上一一幅黄公望的画即《无用师卷》,乾隆看着十分眼熟,赶紧让人取出原先的那幅画进行对比,结果傻眼了,这两幅画不是一样的吗,只不过后者不是一幅完整的画而已。乾隆自己已经无法分辨出这两幅画的真伪,赶紧让大臣前来辨认。因为此前的那幅他已经十分喜欢并多次题字,大臣们不得不恭维乾隆帝,说前面一幅是真的。但从大臣的表情中,乾隆帝看出了端倪,心中也有了答案。于是他将《子明卷》也编入了《石渠宝笈》。
此画本为赝品,因乾隆将其视为真迹并屡屡题跋,如今成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子明卷》虽画技精湛,但说到底还是一幅赝品,但因为乾隆的缘故它也成了书画史上的精品,与国宝无异。现在的《子明卷》,还有《无用师卷》即乾隆帝收藏的那两幅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书画中的镇馆之宝。而《剩山图》则收藏在浙江博物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