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
废黜胤礽对于老皇帝康熙的精神打击太大了 , 由此也让他看清没有哪个儿子值得信赖 , 英雄气短 , 儿女情长 , 以康熙的一世武功也未能逃脱这个人性宿命 。自从听说废太子胤礽因被废黜 , 以至于精神错乱后 , 老皇帝十分后悔 , “日日不能释然于怀” 。他吃不下饭 , 睡不着觉 , 甚至“无日不流泪” 。一天 , 他去南苑独自漫步 , 孤孤单单 , 冷冷清清 , 不禁回忆起昔日和儿子们在一起的那种简单的人伦之乐 。如果他不是皇帝 , 孩子们不是皇子 , 这个家庭或许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 政治的大家庭从来就不曾有真正的温情 , 熟谙历史的康熙对此十分清楚 。经过一段时期的思想斗争 , 老皇帝决心再给废太子胤礽一次机会 。
为了维护自己政治权威 , 为了缓冲整个家庭激烈的斗争 , 老皇帝向诸皇子和大臣开始做废太子胤礽的平反工作 。一是胤礽虽然有很多错误 , 但却都是“鬼魅所凭蔽” 。二是胤礽的罪行有些是胤禔诬陷的 。三是胤礽的悖逆行事 , 是索额图父子唆使 , 由此康熙信誓旦旦向皇子们和大臣们非常自信地作保说:“胤礽断不复仇怨 , 朕可以立保之也 。”《清圣祖实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度废立的皇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 可是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 胤礽竟然比之前更加狂妄 , 日常的饮食、服饰、陈设规格都超过康熙 。此时 , 康熙唯有处处迁就 , 凡“伊所奏欲责之人 , 朕无不责;欲处之人 , 朕无不处 , 欲逐之人 , 朕无不逐;惟所奏欲杀之人 , 朕不曾诛 。”这是第二次了 , 老皇帝想着如果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隐忍不发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话 , 他愿意以忍耐来换取一个圆满的结局 。他甚至想 , 只要皇太子高兴 , 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自己离世之后 , 无论是地位、财产还是权利 , 都要统统交给皇太子 , 如果他能稍微节制一些 , 能让老皇帝安度晚年的话 , 康熙对此已经别无所求了 。朝鲜国的《李朝实录》印证了康熙的说法 。复位后的皇太子比之前更加骄奢淫侈贪渎货财 , 一样也没有改 。经常派家奴到各省勒索贡物和美女 , 如若稍微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 就向皇帝诬告 , 给以惩罚 。
老皇帝对此一面怒不可遏 , 一面似乎又无计可施 。老皇帝认为 , 即使胤礽和自己的矛盾最终可以调和 , 但其属下却很多都是奸诈之人 , 这些人生怕日后被诛 , 就会干出伤害自己“一世身名”的不测之事 , 最后老皇帝下决心彻底和以胤礽为代表的集团决裂:“今众人有两处总是一死之言 , 何则?或有深受朕恩 , 倾心向主 , 不肯从彼 , 宁甘日后诛戮者;亦有微贱小人 , 但以目前为计 , 逢迎结党 , 被朕知觉 , 朕即诛之者 , 此岂非两处俱死之势乎!”《清圣祖实录》
不仅康熙看的透彻 , 一些颇有见地的官员也对此早有预见 , 被提前罢斥回到家乡的王鸿绪说:“我京中常有密信来 , 东宫目下虽然复位 , 圣心犹在未定 。”陕西作过道员的程兆麟和一些中级官员都普遍认为“东宫虽复 , 将来恐也难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基于对大清的责任感和自我政治安全感的基础 , 老皇帝理性作出决定 , 宣布再次废黜胤礽:“如此狂易成疾 , 不得众心之人 , 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 。”与此决断说:“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 , 当释放者 , 即诛之” 。
自此 , 老皇帝的接班人问题从此悬空 。这个皇太子给了他太多难过的时间 , 他为之老泪纵横 。用他的话说:“数年之间 , 隐忍实难 , 惟朕乃能之 。并非从今往后不可再忍 , 倘若朕躬有不测之事 , 如何向祖宗交代 。若因爱子之心切而毁坏累代声誉见责 , 朕亦无言以对 。”经此之后 , 康熙的身体日渐衰弱 , 六十岁后的康熙从此总是病病殃殃 , 精神头极差 。大部分日子都闷在房间里 , 那个壮年之时可以独自来开需要五人合力才能拉开的大弓 , 射出的箭是普通的两倍之长且能百发百中、威风凛凛 , 英勇善战 , 运筹帷幄的政治家 , 晚年在亲情和政治之间的残酷夹缝中完全被毁掉 。
推荐阅读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此人被誉为中国纸币之父,成名之后疯狂娶妻,众妻到最后仍是处子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旧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怀旧意味浓郁,被誉为“中国的伦敦西区”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
- 千古词人李煜深爱的几个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 奇书《推背图》第14象枯木逢春只一瞬,预言千古一帝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4句最孤单的诗词,都是千古名句,哪一句说到你心里了
- 李白向女子求欢,却惨遭拒绝!于是写下一首酸溜溜的诗,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