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广为流传的刀尖药解放后神秘消失,药效虽在,但已没人吃得起】所谓刀尖药是金创药的一种 , 呈粉末状 , 可以治疗各种跌打损伤 , 在清朝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 , 亦称制作“刀尖药”的药材为“龙骨” 。皮肤有创口时 , 只需将刀尖药粉末涂于患处 , 不久便可愈合 , 刀尖药配以黄酒敷于患处效果更佳 。刀尖药在当时摆满大街小巷 , 随处可见 , 不仅限于药房 , 摆地摊卖水果的小商贩都可能有几包存货 。如此神奇的刀尖药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刀尖药后来为何突然消失?这背后藏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悉清朝光绪年间 , 安阳县有一位姓王的老者像往日一样在田间耕地 , 忽然感觉镐头触碰到了什么硬物 , 于是弯下腰身定睛一瞧 , 是一块骨头 , 他瞧着这骨头形状样貌新奇 , 就装进口袋拿回家去 。这位王姓老者深知自己从小务农没什么文化 , 他想起隔壁邻居是一位读过书的先生 , 于是他把这块骨头拿给邻居辨赏 。邻居看了以后告诉王老头这骨头是一种中药材 , 俗称“龙骨” , 能治铁打损伤 , 拿着这东西去药房或许能换点钱 。
王老头将信将疑的把他捡的骨头拿到药房 , 还真换了点银子 , 这下可把王老头高兴坏了 , 没想到种地还能捡到宝 。得知消息的乡亲们甚是惊喜 , 也逐渐开始到地里挖掘“龙骨” , 开启了致富之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传说京城有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 , 就是现如今理发店的“托尼老师” 。他的剃头手艺略生疏 , 经常给客人的头刮破 , 惹人不悦 。他听说老家有一种“龙骨”神药敷在伤口上就好 , 于是他回到老家取了很多 , 准备给客人用 。没想到这神药好用的很 , 很快便传开 , 京城的剃头匠们人人都在口袋里放着几包 , 还为这神药起了个“刀尖药”的名字 。随着刀尖药的广泛流传 , 李成不再做剃头匠 , 转行做起了贩卖刀尖药的生意 。
公元一八九九年 , 秋叶铺满京城街巷 。十月的王府井泛着一丝凉意 , 一个年过五旬的男人正在宅院里踱步思量着什么 , 他正是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大人 。王懿荣此时正赶上身患疟疾 , 因此脸上流露出一丝焦愁 。
正当王懿荣为疟疾不知所措之时 , 一位友人登门拜访 。得知情况后 , 这位友人便带王懿荣寻名医开了一单药方 。王懿荣认真看着药方上每一味中药 , 瞥见“龙骨”二字时倍感新奇 , 他倒是也读过几本医书 , 对“龙骨”略有耳闻 , 却未亲眼见过“龙骨”到底长什么样 , 于是他心里怀着好奇 , 快速向药馆走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回到家后 , 他拿出“龙骨”翻看着 , 突然发现这“龙骨”上有很多看不懂的符号和文字 。王懿荣可是对金石铭文颇有研究 , 这些奇怪的符号让他眼前一亮 , 顿时起了兴致 。他立刻跑去药房 , 跟掌柜说他要以高价收购这些“龙骨” 。
经王懿荣的一番研究得出 , 这些所谓的“龙骨”并不是普通的骨头 , 而是远古时期的动物化石和刻有文字的龟甲片 。他立即上报朝廷 , 说明情况 。王懿荣的这一结论轰动一时 , 引起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王懿荣究其根源 , 得知这些甲片来自河南安阳县的小商屯 , 而安阳正是殷墟遗址所在地 。
推荐阅读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清朝佟佳氏出了哪几位皇后 佟佳氏后人如今姓什么
- 为什么清朝满族女子耳朵上有三个耳环,而汉族只有一对呢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死前说出皇室丑闻
- 清朝一穷小伙,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因此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
- 清朝瑾妃娘娘的小楷记账单很惊艳,端庄隽秀,灵动多姿,字字精彩
- 清朝一穷小子,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因此发家致富,成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