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暗藏的5个人生大忌


《三国演义》暗藏的5个人生大忌
文章插图
讲不完的人生百态,读不完的三国演义。
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才能长久存在,才能流传至今。
这些人生大忌中的5个,更让人深思。
一忌:争辩。
蜀汉后半期人才匮乏,杨仪魏延一文一武,被称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遗憾的是,二人始终争斗不断。
诸葛亮帐下的头号猛将魏延,在北伐中立下了不少功劳,但却性格孤傲,全军除了诸葛亮之外,他没有一人放在眼里。
人人皆知他的性格,所以对他特别宽容,唯独长史杨仪与他分道扬镳。
两人在此一前一后,便成了死敌,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拔刀相向。
一人磨刀子,一人一边哭一边骂,碍着诸葛亮的威严,二人还不敢撕破脸。
可是诸葛亮死后,二人便不再有顾忌了。
诸葛亮死前,将退伍的部署交给杨仪去执行,并点名让魏延断绝关系。
这一命令一传到魏延军中就出事了!
魏延接到军令后,大怒:“我的魏延是个怎样的人,怎么会受了杨仪的调遣,做了一个小的断绝之将?”
为夺取全军统帅权,魏延抢在杨仪前率军南下,渡江烧绝阁道。
同时,杨仪也没有闲着,他一面指挥大军追击魏延,一面上书朝廷,指控他谋反。最终,在马岱的协助下,成功击杀了魏延。
除魏延外,杨仪还自以为是,他不服气蒋琬做诸葛亮的接班人,便与之争权。
其结果就是因无理取闹被废为平民,落下自杀的下场。
这是你自己的,你不争也会得到,这不争也会得到。
有一些事情,争来争去到最后一场空,争来争去到最后一道伤。
有些人,一生都在争斗,争的越多,丢的越多,争的越凶,输的越快。
“夫唯不争”,《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无人可争。
只有放下执念,学会取舍,才能破局。
二:傲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一定知道“关羽大怒而失荆州”之梗。
其实“大意”一词,用得并不准确。
关羽丢掉荆州的原因不在大意,而在自大过头。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六将,
这个项目的辉煌战绩,渐渐地让关羽“飘”了起来。
对他来说,北定中原,指日可待,江东的群臣不过鼠辈。
在赤壁之战之后,出于大局考虑,孙权派使者,为自己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
无意中,一丝丝的热忱换来了关羽的不屑:“虎女岂能配犬?”
的确,关羽是资本,他有骄傲,但骄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你,又可以毁灭你。
关将军的傲慢令孙权大为恼怒,从此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为使关羽放松警惕,想要夺回荆州,东吴派出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为大将军。
陆逊对关羽性格的弱点十分了解,因此他一上任,就立即修好书籍,派人把一大批礼物和信件送到关羽府。
并且在信中对关羽大加赞扬,最后还表示自己绝不敢与之为敌。
陆逊的欺骗,使关羽放松了警惕,作出了极其致命的错断,调东吴的后援部队全部调到前线去攻击曹军。
最后,东吴给了他们机会,荆州失守,关羽败亡,一代虎臣,就此丧命。
在《三体》中,刘慈欣写到:“弱小与无知并非生存之道,傲慢才是生存之道。”
虚荣的人从善,傲慢的人从恶的魁。
有高傲的姿态,就不能有傲慢的心态。
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谦虚。
三忌:贪图名利,身为“三姓家奴”的吕布自然是三国中名列前茅的人物。
在这一点上,吕布最后的失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吕布的“贪”之处,就是他的“贪”。
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手下的得力干将,后来丁原与董卓发生争执,吕布拿着戟站了起来,威风凛凛,令董卓畏惧。
随后在谋士李儒的策划下,董卓决定收买吕布为己用。
首先是许诺吕布高官显贵,然后将赤兔马慷慨赠予,吕布贪恋权贵,便将丁原斩杀,带着故主的头衔投靠董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