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每位父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民国著名教育家梁启超,最喜欢与子女谈心;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壮年时,则喜欢以武力解决儿女的教育问题。世人皆知傅雷对作品严格,殊不知,在教育孩子上,他更为严苛。从日常言行到课业选择,两个儿子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完全由父亲傅雷决定他们的未来。
文章插图
一、父亲权威,不容置喙自结婚开始,傅雷便是家中绝对的权威。不管是妻子朱梅馥,还是儿子傅聪,在家中都不曾有半点发言权,一切以傅雷的意见为准。民国时期的才子,大都如梁启超般温润如玉,即便面色严肃,也顶多如鲁迅一般。他们接受了新式的教育,懂得尊重女性,尊重妻子。而年轻时候的傅雷,面对妻子与儿子,宛如“阎罗王”,一言不合便会如暴君般,对儿子使用暴力。面对外人时,他却似“弥勒佛”一般,笑容憨态可掬。造就傅雷双面性格的,是他的母亲。、
文章插图
傅雷的父亲去世早,母亲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到他的身上。因此,傅雷自小遭受母亲的严苛教育,贪玩要挨打、成绩拿不到最优也要挨打。如此环境之下,傅雷的确成才了,但性格却多了几分偏执。因此,当傅雷成为父亲,教育儿子之时,他拿出了母亲那套“棍棒式”的专制教育。在家中,傅雷拥有绝对的权威,有关儿子教育的所有问题,由他全权决定。妻子朱梅馥所能做的,唯有在生活上照顾好他们父子三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丝毫没有发言权。
文章插图
二、我的壮年,是你痛苦的童年童年是人最无忧的时光,对于傅聪却并非如此。当其他孩子玩游戏时,他必须伏在案前练字;当其他孩子窝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在窗前练琴。儿子要贱养,但傅雷却给了傅聪最“富”的教育、最“严”的老师。在教育上,傅雷从不吝啬花钱,一应给儿子配置最好的,与此对应,他也要求儿子傅聪做到最优。
文章插图
有一次,傅聪练琴时稍有懈怠,傅雷发现后,拿出藤条,对着儿子一顿毒打。最后,只剩半条命的傅聪,还被父亲绑在门口的树干上反省。妻子朱梅馥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在一旁陪着哭。在傅雷眼中,这不过是小教训。当年他的母亲对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于年幼的傅聪来说,这一次挨打成了他心中的阴影,伤好之后,他一度离家出走,只为逃离父亲的“严酷”。除了“严酷”,傅雷教育儿子,还十分“专制”。
文章插图
初中毕业之后,傅敏想要学习音乐,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却被傅雷一句“无用”严词拒绝。任凭傅敏哭闹威胁,他始终不为所动。与傅雷截然相反的是,梁启超一向教育子女求学,不以“有用”为目的,当以兴趣为起点。当女儿放弃当时热门的生物学,选择无人问津的图书学,梁启超亦是全力支持。当然,傅雷的教育也不全是严苛。
文章插图
壮年之后,傅雷的性格变得平和,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更为开放,柔和的父爱也开始展现。傅聪出国之后,傅雷在书信中,曾不止一次地表达悔意:“当时壮年,我还不懂得如何做父亲,给了你一个痛苦的童年。”三、父亲儿子,难得幸运性格平和的傅雷,一改往日严父的形象,开始与儿子做朋友。当傅聪有比赛,压力很大,傅雷得知后,书信一封——“烦闷时,可独自上街走走,看看古教堂、古建筑,或是到郊外散散步,多接近大自然,精神即会松动。”当傅聪比赛获奖时,傅雷不再吝啬夸奖——“你弹琴的成绩,叫我们非常高兴。”当傅聪历经感情痛苦时,傅雷像朋友一般为他开解——“我以前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儿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千,但不要刻骨铭记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在着凭吊的心怀。”或许,从这时候开始,傅雷真正懂得了如何做父亲。后来,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一句句谆谆教诲,进入《傅雷家书》,成了后人教子的样板。
推荐阅读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傅雷家书17|十二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七日午
- 傅雷家书18|十一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十五日
- 鲁迅、老舍、傅雷怎样做父亲
- 他是傅雷的儿子,堪称钢琴诗人,一生三段婚姻,因感染新冠离世
- 傅雷家书13|(1954年)八月三十一日-八月二十四日
- 看了10遍《傅雷家书》,我总结出18条教育的铁律
- 《傅雷家书》:先做人,后成“家”,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经
- 傅聪因新冠去世,重温其父傅雷家书:真理、正义、人格等高于一切
- 傅雷家书06|(1954年)四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