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闻之,不多其子而多其母”,封建礼教下的宋朝妇女慈善活动( 二 )


“君子闻之,不多其子而多其母”,封建礼教下的宋朝妇女慈善活动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已经稳稳占据了正统大教的名义。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一反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政策,开始对佛教进行保护。不仅停止了拆除佛寺的行为,还派人去印度求法,以彰显自己对佛教的尊崇。宋太祖之后,太宗赵光义同意对佛教很感兴趣。不仅亲自写了《新译三藏圣教序》来彰显自己的佛学造诣,还设立传法院,大量翻译传播佛教经典。此外,宋太祖还赏赐僧人们大量的田园、山林,免除僧人和佛寺的赋税和徭役。所以,在宋朝,佛教几乎发展到了巅峰。借助佛教的盛行,宋朝妇女可以通过参与佛教的特定节日或者特定活动来进行慈善活动。这样虽然也不是亲自进行慈善活动,但相比于只能“求夫”“令子”的普通女性也算是多出了一种方式。三、宋代妇女慈善活动不仅仅只是赈济灾民,对于无钱婚丧嫁娶的底层平民,宋代妇女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宋代妇女所进行的慈善活动有很多,虽然其中赈济灾民的影响力最大,但“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真正热衷于慈善的妇女而言,她们不会在意慈善活动的形式,只要是能帮到他人的,她们都愿意参与。众所周知,由于宋代放任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宋朝商业市场化程度特别高。而在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商业环境中,许多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会不同程度地被投机商人炒作。所以从宋代中期开始,婚丧嫁娶的成本开始逐渐提高,最后完全沦为了豪门炫富的手段。
“君子闻之,不多其子而多其母”,封建礼教下的宋朝妇女慈善活动
文章插图
但是豪门大户有能力在这些程序上大做文章却不意味着底层平民也能如此,无法负担婚丧嫁娶成本的底层百姓们只能选择一再推后婚丧嫁娶的日期。比如适龄男女如果无法承担婚嫁的费用,只能选择不婚不嫁,最终沦为鳏夫或老姑婆,余生凄惨。正是因为这么多的悲剧上演,从宋朝中期开始,周济无钱婚丧嫁娶的底层百姓就成了宋代妇女公认的慈善活动。对比存世的史料,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宋朝大臣范高平的妻子王夫人。根据宋史记载:“高平公既贵,有禄赐,夫人更推财以赒内外,凡男女之孤无所归,赞高平公为之婚姻者数十人,洛阳衣冠家有女子,因其家破,为人所略卖,夫人闻之,急推金帛以赎之,为具衣衾资装以嫁之。”根据这段史料的记载,王夫人不仅为穷困百姓置办婚嫁所需资财,还赎买被人卖掉的苦命女子,并资助其婚嫁,让她们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虽然这些举动耗费了不少钱财,但王夫人在资助他人婚嫁方面的不懈努力也为她赢得了“贤妇人”的雅号。除了资助婚丧嫁娶以外,宋朝妇女的慈善活动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在天寒之际为贫民添置衣物柴炭,天暑时为贫民发放凉茶、搭建凉棚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慈善活动虽然形式不一,消耗资财不等,但却彰显了行善妇女的仁爱之心,为世人所歌颂。宋朝是我国封建礼教兴起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宋朝社会各界不断地涌现出了大量针对女性的言论和学说。从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虽然这些主张在当时并未如后世一般大行其道,但社会影响已经产生,对妇女也产生了禁锢效果。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下,宋朝的妇女却一颗博爱而勇敢的心不断推动着慈善活动的发展和壮大。而随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慈善活动的普及,整个宋朝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恶劣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可以说,宋代妇女的慈善活动是一个真正改善了民生的社会活动。参考文献:《宋史》《宋会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