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新势力出口欧洲,是亮剑还是噱头?( 三 )


所谓内循环为主 , 不少人认为只是出口转内销的另一说法 ,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 内循环的本质乃修炼内功 。
修炼内功说得具体点 , 就是发力完善国内未成型的细分产业链 , 强化已成型的细分产业链 , 通过小步慢跑 , 把重要产业链不断催熟、成本不断压低 , 把产品素质不断打磨提升 , 等到我们处于成本处于绝对优势的时候 , 在外循环中的竞争力也就明显可见 , 到那个时候再出海开拓市场 , 情况便与现在截然不同 。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 , 属于未彻底完善的产业链 , 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 生产成本有望一降再降 , 就像上海特斯拉工厂所制造的Model 3那样 。
为什么允许特斯拉在国内独资建厂并要求零部件100%国产化 , 又为什么让大众汽车深度参与江淮汽车混改 , 无非就是为了让这条将来叱咤全球的产业链尽快成型 , 然后再用带量搏杀的方式孕育出一批零部件领域的大小巨头 , 大幅降低新能源车制造成本 。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口欧洲,是亮剑还是噱头?文章插图
国产特斯拉Model 3产业链
不要觉得这是纸上谈兵 , 中国手机行业便是这样一路逆袭而来的 , 先有能打的零部件产业链(连苹果都离不开) , 才有华为、小米、OPPO、VIVO这些攻城略地的手机品牌 。
汽车产业链虽然比手机行业复杂且庞大 , 但工艺和科技含金量方面 , 未必高得过手机 。
华为之所以投入巨大人力、资金组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 , 立志于聚焦ICT技术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便是着眼于大局 , 角逐确定性增量 。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口欧洲,是亮剑还是噱头?文章插图
而中国造车新势力进军欧洲市场这件事 , 我不妨直接点说 , 实属费力不讨好的抢跑行为 。
不是不应该出海 , 而是正确时机未到 。
写在最后
段誉练成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之前 , 出去和高手干架就是欠揍 , 当三大神功大成的时候 , 试问整个武林还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一旦成型 , 就意味着修成了北冥神功 , 能够汲取养分为己所用;成本优势建立 , 则相当于六脉神剑娴熟 , 可以见招拆招;能够对新技术、新需求迅速做出反应 , 岂不是如同凌波微步那样令对手望尘莫及?
【中国造车新势力出口欧洲,是亮剑还是噱头?】中国造车新势力们不应该操之过急 , 犯不着为了眼下苍蝇点大小的“肉”而徒增负担 。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 所以还是等等大树枝繁叶茂那一天吧 。 (文:太平洋汽车网 朱仕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