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及其它佛教遗存( 二 )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及其它佛教遗存
文章插图
二、石刻造像、重要寺院和其他遗物佛教文化的载体,除了众多的石窟以外,大量的寺院、石刻造像、金铜造像和其他质料的造像广布各地,散存民间,构成了另一个佛国世界。这些寺院和造像同样是为满足信众礼拜而建造的。平凉境内散存于民间的石刻造像的数量无法估计。从全市馆藏和有记载的百余件作品来看,绝大多数体型较小、制作精美、纯真可爱,主要流传于民间。华亭县继发现建沟石佛群以后,近年又在南川乡出土一批造像,加上建沟石佛群,共计四十多件。其中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张生德造像塔、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戊寅造像塔、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一佛二菩萨造像碑、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张丑奴造像碑最为重要。泾川县已知的佛教遗物有二三十件,其中七件佛头现存美国哈佛大学费格艺术博物馆。以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最为珍贵,现存甘肃省博物馆。灵台县的佛教遗物有十余件,北魏陈家洞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的阴密县郭元庆造像塔现存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以唐代伎乐砖、宋代浮雕佛传故事石棺最为珍贵。庄浪县的佛教遗物有十余件,以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王□□造像碑和北魏晚期卜氏造像塔最著名。卜氏造像塔方柱形,五级,一石一层,四面保存相当完整,二十幅画面完好无损,雕刻工艺精绝,构图严谨,造型生动,无一雷同。人物笑容可掬,和谐可爱。除神态各异的佛菩萨坐立像外, 还有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九龙灌顶、阿斯妥占像、车匿还宫、释迦涅槃等佛传故事,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崆峒区禅佛寺造像四十余件(现多存市博物馆), 以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503年)造像塔、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造像塔、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造像塔和馆藏延昌三年吕太元造像碑、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宝宁寺双狮供宝石函、北周佛头、隋代青石观音头、唐代观音立像等价值最高。在禅佛寺造像中,有庄严肃穆的坐佛立佛,有神态飘逸的舒像菩萨、维摩诘、飞天,有乘象入胎、佛还国始见罗侯罗、阿育、王施土、摩顶授计、双狮供宝、天王碑座等。在平凉境内无法开凿石窟的地方和城市内多有塔寺林立的盛况。以古泾州为例,古城址内有北周时期的宝宁寺,出土了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的比丘慧明舍利石函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据记载,此碑原立于古城北的华严海印寺内,开皇元年为北周与隋接替的第一年,可知该寺始建年代不会晚于北周。又出土唐武周大云寺舍利金银棺(详见《大云寺遗址金银棺》),有元世祖忽必烈亲拟谕旨、刻制了保护华严海印水泉禅寺的八思巴文碑, 说明该寺在当时佛教中所处的地位。城内还有太阳寺、东庵,城郊有袁家庵、弇山寺等。明代迁城后,新城内有准提寺、毗卢寺(即上了寺),城外有北魏时的嵩显寺、唐代的高公寺、嵩麓寺,等等。从中可见当时佛事的活跃情状。境内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崆峒区除现存的大明宝塔、崆峒山凌空塔和山上的一些小塔外,鸭儿沟口有三座覆钵式小塔,1958年尚在,现已毁。泾川境内有练家坪石塔1座, 白家庄半山上有小石塔2座,宝宁寺、大云寺塔塔基尚存。华亭县城有唐塔,毁于20世纪50年代,西华明代石塔保存完好。静宁县王隆基村有小石塔3座,可能尚在。在人们崇尚佛法的时代会有多少塔寺,现已无法估计,而铜铸、泥塑、木雕及其他材料制成的佛像更是不计其数。据说1958年“大炼钢铁”时,曾用汽车装运销毁了一批铜佛像,可见存世数量之大。以上所举是以石窟寺为中心向纵深发展的佛教文化产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石窟寺所起不到的作用,以更方便的形式把佛教文化传播到城乡各处。在艺术造型、题材内容、年代标志、题写功德主姓名、书写发愿文词等方面,都是石窟寺造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它们在佛教文化研究上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文章来源:《平凉史话》2006年5月作者简介 :刘玉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