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表明海德格尔对巴门尼德的重视,认为巴门尼德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形而上学极为重要;
第三,表明海德格尔本人的思想受到巴门尼德的启发之多、之深。
另外,海德格尔所注重的另一个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则是赫拉克利特。
有趣的是,巴门尼德说世界不动,赫拉克利特说世界常动,西方哲学史一般也将这两位哲学家立为对立面。
更有趣的是,纵观西方哲学史,但凡成就不菲的哲学家,多多少少都从巴门尼德与赫拉克利特中受益,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罗素、海德格尔、尼采等。
后面,坤鹏论会详细介绍赫拉克利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正因为同时吸收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所以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我们也会常常同时嗅到他们的味道。
海德格尔在其颇具影响力的演讲《什么是形而上学》中提到,由于巴门尼德的影响,形而上学太过关注分析“存在是什么”,而忽略了要去问“虚无是什么”。
他指出,为了充分考虑“虚无”的本质,我们需要抛开形式逻辑和巴门尼德“不可能理解那些虚无的事物”的观点。
海德格尔以一种抽象的、准心理学的方式来理解“虚无”问题。
“认真考虑虚无本身,我们开始注意到我们自己情绪的重要性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虚无是让我们产生恐惧感的东西。”
海德格尔认为,对恐惧深有感触是人类理解虚无本质和现实的最根本线索。
他使用术语“Dasein”来描述人类。
da是英语的there,sein则指存在。
而人类是能够意识到there(此)的存在——“存在在此”。
中国学界将Dasein翻译为“此在”。
所以,此在=人类。
海德格尔声称,我们这些“此在”是临时的和不确定的,某个时刻我们会死而不再存在的事实,也是我们人类经验的特征之一。
他认为,如果死亡是以一种跟直觉相反的方式定义生命,那么虚无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这方面,存在并不是虚无的相反:这两种状态是平行相关的。
因此,海德格尔指出,哲学讨论的原则主体不是“为什么是存在,而不是虚无”,而应该是“为什么存在和虚无的问题是第一位的。”
关于海德格尔的“此在”以及他对于存在的观点,请看《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上)》和《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下)》。
文章插图
三、罗素的评判
罗素是西方哲学史中相当天才的一位,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同时他还是数学家、逻辑学大牛、历史学家、文学家。
罗素认为,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家中,最早通过思想和语言进行哲学推断的一位。
但是,他的推论并不那么完善。
“在这个论证中,巴门尼德认为:如果你用语言提到某物,这种事物就一定存在,而且不仅在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永远都存在。比如,你提到乔治·华盛顿,如果你没有瞎编乱造,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个乔治·华盛顿,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
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提到哈姆雷特和麒麟,你不能说他们是存在的,他们只是虚幻出来的。”
而且,“如果一个人孤陋寡闻不知道有乔治·华盛顿这个名字,那么乔治·华盛顿就不存在了吗?显然巴门尼德是错误的。”
当然,巴门尼德也可能会对此辩论道:“即使这件事物是过去的,我们现在提起它的时候,它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存在于现在的……”
不过,“巴门尼德混淆了回想和回想之物、提及与提及之物之间的概念。我们现在回想起某件事物,回想是现在发生的,而回想的对象则不是现在存在的。回想是在大脑中对过去的事物进行重读,而过去的事物依旧在过去,并没有随着重读而来到现在。”
从其表述上看,罗素也并不完全有底气,话没说死,留了余地,比如:
推荐阅读
- 日本有百鬼夜行, 英国有吸血鬼, 中国有什么?
- “小舟独棹烟波间”:关于出行工具,宋代女性真的只独爱舟船吗?
- 红楼梦:关于宝玉的婚事,王夫人有多不满意林黛玉,一句话表明
- 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
- 伤感爱情文字图片 关于爱情的图片带字
- 关于造假方面,古人说第一没人说第二,请不要低估古人的想象力
- 关于五代这段时期,为什么很少被提起
- 大家知道吗?关于翡翠的故事和一些看法!!
- 听到宋江被毒死,武松只说了6个字,道出与宋江情义不再
- 辨析|为什么说朱熹关于“止于至善”的解释是一种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