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组合:一代彝族人的回忆 彝族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界最重要的变化是娱乐业的大幅度发展,包括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地区乃至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经济与文化联系都日益紧密,这不仅促进了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各种流行音乐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更对流行音乐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就在这时,在中国西南地区,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山鹰组合”以其独一无二的民族元素刮起了国内乐坛的民族风,从此,“中国首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名满天下,让人们记住了 一个“火一样的民族”——彝族。他们把散落在凉山的美好事物和传说串联起来,回归到母性的高地,揉成了最直抒胸臆的音符,链接了彝族历史深处最抒情的文化基因和现代世界最具特色的音乐元素,共振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旋律,开启了彝族音乐的新纪元。
1993—1997年:“山鹰组合”开启彝族流行音乐时代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1993年,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至少,对于凉山彝族音乐乃至中国彝族音乐来说是如此。“山鹰组合”是在原凉山州副州长巴莫尔哈的引领和全权打磨下,横空出世。第一张盒带专辑《我爱我的家乡》的首发宣告传统意义上彝族流行音乐的诞生。
同时,“山鹰组合”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音乐组合。不知道梦想为何物,“山鹰组合”成员吉克曲布、瓦其依合、奥杰阿格就已经跨上了梦想之骏马,奔驰在了通往彝族音乐的旷野上。
《我爱我的家乡》专辑中,一首《想妈妈》成为所有听过歌带的人泪崩的导火索,冥冥中,毫无杂质的原创音乐风格奠定了“山鹰”在人们心中永不陨落的神话地位。
那时候,市面上一盘山鹰组合的磁带要卖十元钱,大家知道,20世纪90年代,十元钱可以很有面子的招待一个不痛不痒的朋友了。
之后,“山鹰组合”一路狂奔,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发行了第二张专辑《大凉山摇滚》,就是因为这张专辑,他们遇到伯乐、著名音乐人陈小奇,签约了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
山鹰组合:一代彝族人的回忆 彝族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文章插图
山鹰组合:一代彝族人的回忆 彝族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从此,他们的音乐翅膀日渐丰满,他们带着彝族音乐冲出了彝区,走向了全国。1994年年底发行了第三张专辑《走出大凉山》,这也是他们的第一张汉语专辑。这张专辑在毫无传媒宣传下,销量竟然高达80万张,在当时就创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神话,主打歌曲之一《七月火把节》成为“山鹰组合”的经典曲目之一。
1995年,如日中天的“山鹰组合”代表中国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95亚洲音乐节”,第一次将中国少数民族流行音乐带上世界舞台。他们淳朴的声音打动了评委,歌曲获得“最受欢迎音乐奖”。
山鹰组合:一代彝族人的回忆 彝族音乐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文章插图
遗憾的是,这之后,山鹰组合里的成员奥杰阿格选择了单飞。自己创作并接连发行了个人专辑《为谁而歌》和《有一双眼睛》,在彝区引起不小的反响。
1996年起,山鹰组合迎来新成员沙玛拉且。后相继推出《离开家的孩子》和《火一样的人》,不仅唱片的销量好,而且还在各大金曲颁奖典礼上屡获殊荣。
1998—2002年,“山鹰组合”
1998年,伴随着当年部分幻想家和不怀疑主义者“世纪末日”的虚空噪音,“山鹰组合”一路高歌,续写着辉煌路程里的辉煌段落。
第三张专辑《走出大凉山》的发行,确立了山鹰组合在彝族人和歌迷心中的偶像地位。他们的走红和殉道者一样的开创精神,摇醒了凉山暗藏了几千年的音乐矿藏。
2003—2007年,“山鹰”们的谋变时期
2003年之后,国内音乐圈的重心已经被泛化,任何一个地方和区域都有可能成为音乐流传和飞扬的空间,在歌手和歌曲不能把控歌迷群体和歌迷的音乐选择的时代背景下,“山鹰组合”再次思变,在拒绝纯商业化操控的突围中,迎来了自己出道十年后的坐标性专辑《忧伤的母语》。


推荐阅读